- 相關推薦
高考精彩哲理名言名句賞析
在平時的學習、工作或生活中,說到名言,大家肯定都不陌生吧,巧用名言有助于我們正確對待學習、生活、成長過程中出現(xiàn)的問題,培養(yǎng)健康、有益的興趣愛好。那么問題來了,到底什么樣的名言才經典呢?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高考精彩哲理名言名句賞析,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高考精彩哲理名言名句賞析 1
1.久居蘭氏不聞其香,久居鮑市不覺其臭。
【出處】
三國·王蕭《孔子家語》。原文:與善人居如入芝蘭之室,久而不聞其香,即與之化矣;與不善人居,如入鮑魚之肆,久而不聞其臭,亦與之化矣。
【釋義】
與品德高尚的人相處或居住,就像進入了種滿蘭芝香花的房子,時間久了,反而聞不到花的芳香氣味,這是因為與之融為一體了;與品德低下的人相處或居住,就像進入了賣鮑魚的集市,時間久了,反而感覺不到鮑魚散發(fā)出來的腥臭氣味,這是因為習以為常了。
【賞析】
俗話說:近朱者赤,近墨者黑。環(huán)境對人的重要性,由此可知,特別是青少年,容易受到周圍風氣和身邊人的習性品德的影響。因此對于明智的家長來說,一定要選擇有利于孩子健康成長的環(huán)境居住;而作為已經在社會中獨立的年輕人,也要注意選擇好的工作及生活環(huán)境和沒有不良習氣的朋友,這是自己不斷進步,事業(yè)有成的前提條件。所以君子應當謹慎選擇他的朋友和生存環(huán)境。
“孟母三遷”的故事,給我們以啟示:孟子小時候,父親早早去世,母親守節(jié)沒有改嫁。最開始,他們住在墓地旁邊。孟子就和鄰居的小孩一起學著大人跪拜、哭嚎的樣子,玩起辦理喪事的游戲。孟子的媽媽看到了,就皺起眉頭:不行,我不能讓我的孩子住在這里了!孟子的媽媽就帶著孟子搬到市集旁邊去住。到了集市,孟子又和鄰居的小孩,學起商人做生意的樣子。一會兒鞠躬歡迎客人、一會兒招待客人、一會兒和客人討價還價,表演得像極了!孟子的媽媽知道了,又皺皺眉頭:這個地方也不適合我的孩子居住!于是,他們又搬家了。這一次他們搬到了學校附近。孟子開始變得守秩序、懂禮貌、喜歡讀書。這個時候,孟子的媽媽很滿意地點著頭說:這才是我兒子應該住的地方呀!與善人處,就像住進了有香草的屋子里,時間長了,就聞不到香氣了,自己完全消融在其中,與之化而不覺。與惡人相處,就像進入了咸魚鋪子,時間久了,也聞不到臭味,消融其中,同樣與之融化而不覺。我們何不選擇善人與之同化呢?同樣在《孔子家語》還有“君子居必擇處,游必有方,仕必擇君”,其實,也是這個意思。
2.寵辱不驚,看庭前花開花落;去留無意,望天上云卷云舒。
【出處】
出自陳繼儒《小窗幽記》·洪應明《菜根譚》。
【釋義】
為人做事能視寵辱如花開花落般平常,才能不驚;視職位去留如云卷云舒般變幻,才能無意。
【評價】
一幅對聯(lián),寥寥數(shù)語,卻深刻道出了人生對事對物、對名對利應有的態(tài)度:得之不喜、失之不憂、寵辱不驚、去留無意。這樣才可能心境平和、淡泊自然。一個看庭前三字,大有躲進小樓成一統(tǒng),管他春夏秋冬之意,而望天上三字則又顯示了放大眼光,不與他人一般見識的博大情懷;一句云卷云舒更有大丈夫能屈能伸的崇高境界。與范仲淹的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實在是異曲同工,更頗有魏晉人物的曠達風流。
【賞析解讀】
寵辱不驚,去留無意說起來容易,做起來卻十分困難。我輩俱是凡夫俗子,紅塵的多姿、世界的多彩令大家怦然心動,名利皆你我所欲,又怎能不憂不懼、不喜不悲呢?否則也不會有那么的人窮盡一生追名逐利,更不會有那么多的人失意落魄、心灰意冷了,我國古代的貶官文化即是此明證。這關鍵是一個你如何對待與處理的問題。
首先,要明確自己的生存價值,由來功名輸勛烈,心中無私天地寬。若心中無過多的私欲,又怎會患得患失呢?其次,認清自己所走的路,得之不喜,失之不憂,不要過分在意得失,不要過分看重成敗,不要過分在乎別人對你的看法。只要自己努力過,只要自己曾經奮斗過,做自己喜歡做的事,按自己的路去走,外界的評說又算得了什么呢?
陶淵明式的魏晉人物之所以有如此豁達風流,就在于淡泊名利,不以物喜,不以己悲,才可以用寧靜平和的心境寫出那灑脫飄逸的詩篇。這正可謂真正的寵辱不驚、去留無意。而我以為將這一精神發(fā)揮到極致的是唐朝的武則天。死后立一塊無字碑,千秋功過,留與后人評說。一字不著,盡得風流。這正是另一種豁達,另一種寵辱不驚、去留無意。只有做到了寵辱不驚、去留無意方能心態(tài)平和,恬然自得,方能達觀進取,笑看人生。著名的社會活動家、杰出的愛國宗教領袖趙樸初同志遺作中寫道:生亦欣然、死亦無憾;溥開,水流不斷。我兮何有,誰歟安息。明月清風,不勞牽掛。這正充分體現(xiàn)了一種寵辱不驚、去留無意的達觀、崇高的精神境界。
3.對于堅強者,挫折是成功的墊腳石;對于懦弱者,挫折是失敗的萬丈深淵。
悠悠人生路,挫折伴你行
人生是一次遠征,挫折將永遠伴你而行。即使當你獲取成功后的輝煌,感受輝煌后的喜悅之際,挫折也并未遠你而去,卻是隱沒于朝霞的明艷中……從不存在沒有挫折的人生,人生沒有刻骨銘心的挫折,既不豐富,又不完整。對于堅強者,挫折是成功的墊腳石;對于懦挫折弱者, 挫折是失敗的萬丈深淵。
挫折像雨,冰冷的雨點使你驚悸,促你清醒;
挫折像風,它會鼓脹你已調整的風帆,使你乘風破浪,晝夜兼程,駛向成功的彼岸;
挫折像閃電,剎那間照徹大地,是黑暗中的一線光明;
挫折像分水嶺,人生在世,煩惱如發(fā),苦痛如海,挫折如林,不甘沉淪的奮進者不以挫折為羈絆……在一次次挫折中使生命的意義得以升華;
挫折像一面鏡,可照出世態(tài)炎涼、冷暖人情;
挫折像一把劍,能斬斷你不醒的夢,也能斬斷你彷徨的心;
挫折像一支歌,能唱出你“大江東去”的豪情,也能唱出你“曉風殘月”的悲憤凄清;
挫折像一雙手,將攀巖的勇士拉上希望的峰頂,也能將懦弱者推下絕望的深淵。
挫折是一種限制,也是一種超越;
挫折是一種困惑,也是一種選擇;
挫折是一種逃避,也是一種責任;
挫折是一種失落,也是一種挑戰(zhàn);
挫折是一種知足,也是一種追求;
挫折是一種厭世,也是一種覺悟;
挫折是一種損失,也是一種豐收;
挫折是一種考驗,也是一種確認;
挫折是一種愚蠢,也是一種成熟;
挫折是一種死亡,也是一種再生。
悠悠人生路,挫折伴你行。
4.卑鄙是卑鄙者的通行證,高尚是高尚者的墓志銘。
【出處】
這句話是詩人北島詩《回答》詩中的很著名的兩句。
【釋義】
卑鄙者可以用卑鄙的手段達到一定目的,高尚者確可以因高尚品質而流芳百世。
【賞析】
詩句出自北島,意在批判社會。卑鄙是貶義詞,高尚是褒義詞,但前者連接的是較正面的意象“通行證”,而后者連接預示死亡的“墓志銘”,構成了強烈的反差和矛盾。這種矛盾會引發(fā)讀者的思考,于是引出詩人沒有明說的前提——這是發(fā)生在一個扭曲的社會。
扭曲的社會有他扭曲的規(guī)范,如果說善有善報惡有惡報是正常社會的規(guī)范,那么好人沒好報就是扭曲的社會中的`規(guī)范。但這不是說善是錯誤的,或者在這種扭曲的社會中善和惡的定義也顛倒了,善仍舊是善,而惡就是惡,卑鄙永遠無法成為高尚,詩人表達了以高尚為墓志銘的愿望,是不愿意與墮落的社會同流合污,在思想淵源上可以說是回溯到屈原。
拋開詩人在其中寄托的思想情感,只討論理性,其實有一個類似的寓言更加方便,狂泉的故事。一個國家的人除了國王都喝了狂泉的水變成瘋子,只有國王是正常的,但國王反而被其他所有人指責是瘋子,于是他只好也喝下泉水成為一個真正的瘋子——變得和其他人一樣。
這是哲學家很喜歡的故事,他隱晦的提醒我們,人類自傲的理性很可能建立在十分荒謬的基礎上(只是我們不自知)。
詩人絕對無意鼓勵把卑鄙當做通行證的做法。同樣的,國王的選擇看似是合乎理性,其實大謬。他選擇成為瘋子,這本身就放棄了理性,是對理性的最大背叛。卑鄙者的做法絕對不是什么“識實務者為俊杰”,他的本質是反智的。
因此詩人也留下暗喻,因為通行證總是短暫和易變的,而墓志銘卻是永恒久遠的。虛假和扭曲的東西必然無法長久,為了一時之利出賣人格,非智者所為。
5.破釜沉舟百二秦關終屬楚,臥薪嘗膽三千越甲可吞吳。
【出處】
這是蒲松齡為自己撰寫的一副勵志對聯(lián), 主要就是以“項羽滅秦”和“勾踐破吳”兩件史事,說明有志者, 事竟成的道理。
【釋義】
上聯(lián):(有志者,事竟成)是主題,(破釜沉舟,百二秦關終歸楚)是史事;
下聯(lián):(苦心人,天不負)是主題,(臥薪嘗膽,三千越甲可吞吳)是史事。
破釜沉舟:《史記·項羽本紀》:“項羽乃悉引兵渡河,皆沉船,破釜甑,燒廬舍,持三日糧,以示士卒必死,無一還心!
臥薪嘗膽:《史記·越王勾踐世家》:“吳既赦越,越王勾踐返國,乃苦身焦思,置膽于坐,坐臥即仰膽,飲食亦嘗膽也。”
蒲松齡(1640-1715):清代著名文學家。字留仙,一字劍臣,號柳泉,世稱聊齋先生,山東淄川(今淄博市)人。幼年有軼才,少年得意,十九歲科考得縣、府、道第一。自此,專心攻讀,希望能博取功名,一酬壯志。后終老未得意于科場,屢試不第,七十一歲方援為貢生。長期窮愁潦倒,以教書為業(yè)。一生著作很多,尤其短篇小說集《聊齋志異》的藝術成就達到古代文言小說創(chuàng)作高峰,為后世所稱道。另有《聊齋詩集》《聊齋文集》等。蒲松齡聰明穎慧,才智過人,青年時期熱衷舉業(yè),卻“年年文戰(zhàn)垂翅歸,歲歲科場遭鎩羽”,抑郁侘傺。為了激勵自己不斷發(fā)憤讀書和創(chuàng)作,在壓紙用的銅尺上刻上了此聯(lián)。
【賞析】
上聯(lián)用的是項羽破釜沉舟、大破秦兵的典故,說明做事要有項羽那種拼搏到底、義無反顧的決心。
下聯(lián)用的是越王勾踐臥薪嘗膽、滅吳雪恥的典故,表示要學越王勾踐刻苦自勵、發(fā)憤圖強的毅力。
蒲松齡撰寫此聯(lián),就是激勵自己在讀書和創(chuàng)作上,象這兩位人物有不達目的,絕不罷休的精神。做任何事情,有了決心和毅力,還會不成功的嗎?天不負這位有志者,蒲松齡懷著矢志不渝的決心,窮畢生精力著書,取得了卓著的成就,不僅在詩文、詞賦、戲曲、俚曲等均有佳作,一部《聊齋志異》更是為古典文學樹起一座豐碑。幸好腐朽的科舉制度沒讓蒲松齡跨進官場仕途,否則,文學史上將殞滅一顆巨星。
此聯(lián)對仗工整,命意含蓄,富有哲理。其最大特點在于用典靈活有新意,上下聯(lián)呼應自然,一氣貫下,如行云流水。
高考精彩哲理名言名句賞析 2
。、勸誡人們虛心好學,積極向上,才能不斷進步。
滿招損,謙受益。
出自《尚書·大禹謨》:“滿招損,謙受益,時乃天道!币馑际钦f,自滿的人會招來損害,謙虛的人會受到益處。它告訴人們驕傲自滿有害,謙虛謹慎有益的道理。
三人行,必有我?guī)煛?/p>
出自《論語·述而》:“三人行,必有我?guī)熝。擇其善者而從之”。意思是說,幾個人共同行走,其中必定有的可以作我的老師。要學習他的長處、優(yōu)點;至于他的缺點,要檢查自己有沒有,加以改正。它說明要善于向別人學習,虛心學習他人的長處。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
出自《詩經·小雅·鶴鳴》:“……他山之石,可以攻玉!币馑际钦f,別的山上的石頭,可以雕刻出玉器。這句話現(xiàn)在用來比喻借別人、別地、別國的先進事物或經驗,來搞好自己的工作。
百尺竿頭須進步。
出自北宋《景德傳燈錄》:“百尺竿頭須進步,十方世界是全身!币馑际钦f,僧道修行的功夫即使已達到百尺竿頭的頂端,也還要繼續(xù)深造,以達到充滿宇宙的最高境界。
“百尺竿頭須進步”現(xiàn)在也說成“百尺竿頭,更進一步”,用來說明即使取得很大的成績,也不能驕傲自滿,固步自封,還要繼續(xù)努力,爭取更大的成績。
2.教導人們堅韌有拔、持之以恒,才能取得成功。
鍥而不舍。
出自《茍子·勸學》:“騏驥一躍,不能十步;駑馬十駕,功在不舍;鍥而舍之,朽木不折;鍥而不舍,金石可鏤!彬U驥:駿馬。駑馬:跑不快的馬。鍥、鏤:雕刻。意思是說,良馬跳躍一下,達不到十步遠;劣馬拉十天車卻能走很遠的.路程,這是不停地走的結果。雕刻一樣東西,用刀子刻幾下就停止,朽木也刻不斷;不停地刻下去,也能將金石雕刻成器。這句話說明只有堅持不懈,有恒心,有毅力,才能把事情做成功。
繩鋸木斷,水滴石穿。
出自《漢書·枚乘傳》:“泰山之溜穿石,單極之綆斷干。水非石之鉆,索非木之鋸,漸靡使之然也!苯帲豪K子。意思是說,泰山上流下的水溜能穿透巖石,很細的繩索能磨斷樹干。水并不是鉆石頭的鉆,繩索也不是鋸木頭的鋸,但是一點一點地磨擦,就使得石穿木斷了。它告訴人們,持之以恒,不斷努力,事情一定會成功。
有志者,事竟成。
出自《后漢書·耿弈傳》。耿弈收復齊地,立下大功,光武帝劉秀贊揚他說:“……有志者事竟成也!币馑际钦f,有志氣的人,事情終究能夠成功。這句話說明,一個人無論做多么艱難的事,只要有雄心壯志,不懈努力,就能夠成功。
3.教育人們從點滴做起,注意積累。
不積跬(kuǐ)步,無以至千里;不積細流,無以成江海。
出自《荀子·勸學篇》。跬:一舉足的距離,半步。意思是說,走路不一步一步地積累,就不能達到千里之遠;不匯集細小的水流,就不能成為江海。說明學習必須一點一點地積累,也說明事情的成功都是由小到大逐漸積累的。
4.包含辯證法,富于哲理性,給人深刻啟迪。
千里之堤,潰于蟻穴。
出自《韓非子·喻老》:“千丈之堤,以螻蟻之穴潰;百尺之室,以突隙之煙焚!币馑际钦f,千丈長的河堤,可能因為螻蛄、螞蟻一類的小蟲鉆洞而被大水沖破;百尺高的房屋可能因為煙筒縫里冒出的一點煙火而燒毀。它用夸張的手法說明,不能忽視小的漏洞和差錯,以免造成大禍。
欲速則不達。
出自《論語·子路》?鬃拥牡茏幼酉脑隰攪隽斯,有一天回來向孔子請教,孔子對他說:“無欲速,無見小利,欲速則不達;見小利,則大事不成!币馑际钦f,做事不要圖快,不要只見眼前小利,如果只圖快,結果反到達不到目的;只圖小利,就辦不成大事。說明做事不能只圖快不求好,急于求成反而干不好事。
高考精彩哲理名言名句賞析 3
1、高岸為谷,深谷為陵。——《詩經·十月之交》
賞析:
高地變成山谷,深谷變成山陵。據(jù)科學推測,喜馬拉雅山這個地方在七千萬年以前還是一片汪洋大海,滄海變桑田,比喻世事多變。也比喻事物在一定的條件下總是向它相反的方面轉化。
2、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一一《論語·衛(wèi)靈公》
賞析:
工匠要想做好自己的工作,必須事先磨快工具。由此可知,一個人要勝任工作,必須首先學好本領。今日讀好書,來日才能大展鴻圖。
3、躬自厚而薄責于人。一一《論語·衛(wèi)靈公》
賞析:
多責備自己,而少責備別人。這句話說的是要嚴以律己,寬以待人。嚴格要求自己,進步就快;寬容別人,就會遠離怨恨。躬自:自己。“厚”后省略了一個“責”字。責:責備,要求。
4、愛人者,人恒愛之;敬人者,人恒敬之!睹献印kx婁下》
賞析:
愛人的人別人總是愛他,尊敬別的人別人總是尊敬他。你怎樣對待別人,別人也往往會用同樣的態(tài)度對待你。要想受人敬愛,必須敬愛他人。恒:常常。
2、躬自厚而薄責于人!墩撜Z。衛(wèi)靈公》
賞析:
多責備自己,而少責備別人。這句話說的是要嚴以律己,寬以待人。嚴格要求自己,進步就快;寬容別人,就會遠離怨恨。躬自:自己!昂瘛焙笫÷粤艘粋“責”字。責:責備,要求。
3、好而知其惡,惡而知其美!抖Y記。大學》
賞析:
對你所喜歡的人,要知道他的缺點,不可偏袒;對你所厭惡的人,要知道他的優(yōu)點,不可抹殺。我們評價一個人要客觀公正,不要感情用事,不要因為自己的好、惡而產生偏見。好hào:喜愛。前“惡”è:缺陷和丑惡。后“惡”wù:討厭,憎恨。
4、人一能之,己百能之;人十能之,己千能之!抖Y記。中庸》
賞析:
別人花一分力氣就能學好的,自己就花百分的力氣學好它;人家花十分的力氣能學好的,自己就花千分的'力氣學好它。這句話說明人要自強,不甘落后。有了自強的心態(tài),必然會勤奮,“勤能補拙”,原本不夠聰明的人也會聰明起來了。
5、為者常成,行者常至!蛾套哟呵飪绕。雜下》
賞析:
堅持做事的人總會成功,不斷前行的人總會到達目的地。為、行,就是實際行動。有了實際行動,再難的事情也能辦到;沒有實際行動,容易的事情也辦不成。
6、天行健,君子以自強不息。 ——《周易》
賞析:
作為君子,應該有堅強的意志,永不止息的奮斗精神,努力加強自我修養(yǎng),完成并發(fā)展自己的學業(yè)或事業(yè),能這樣做才體現(xiàn)了天的意志,不辜負宇宙給予君子的職責和才能。
7、勿以惡小而為之,勿以善小而不為。 ——《三國志》
賞析:
對任何一件事,不要因為它是很小的、不顯眼的壞事就去做;相反,對于一些微小的。卻有益于別人的好事,不要因為它意義不大就不去做它。
8、見善如不及,見不善如探湯。 ——《論語》
賞析:
見到好的人,生怕來不及向他學習,見到好的事,生怕遲了就做不了。看到了惡人、壞事,就像是接觸到熱得發(fā)燙的水一樣,要立刻離開,避得遠遠的。
9、躬自厚而薄責于人,則遠怨矣。 ——《論語》
賞析:
干活搶重的,有過失主動承擔主要責任是“躬自厚”,對別人多諒解多寬容,是“薄責于人”,這樣的話,就不會互相怨恨。
10、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惡。小人反是。 ——《論語》
賞析:
君子總是從善良的或有利于他人的愿望出發(fā),全心全意促使別人實現(xiàn)良好的意愿和正當?shù)囊,不會用冷酷的眼光看世界;蚴俏ǹ痔煜虏粊y,不會在別人有失敗、錯誤或痛苦時推波助瀾。小人卻相反,總是“成人之惡,不成人之美”。
11、見賢思齊焉,見不賢而內自省也。 ——《論語》
賞析:
見到有人在某一方面有超過自己的長處和優(yōu)點,就虛心請教,認真學習,想辦法趕上他,和他達到同一水平;見有人存在某種缺點或不足,就要冷靜反省,看自己是不是也有他那樣的缺點或不足。
12、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論語》
賞析:
自己不想要的痛苦、災難、禍事……,就不要把它強加到別人身上去。
13、當仁,不讓于師。 ——《論語》
賞析:
遇到應該做的好事,不能猶豫不決,即使老師在一旁,也應該搶著去做。后發(fā)展為成語“當仁不讓”。
14、君子欲訥于言而敏于行。 ——《論語》
賞析:
君子不會夸夸其談,做起事來卻敏捷靈巧。
15、二人同心,其利斷金;同心之言,其臭如蘭。 ——《周易》
賞析:
同心協(xié)辦的人,他們的力量足以把堅硬的金屬弄斷;同心同德的人發(fā)表一致的意見,說服力強,人們就像嗅到芬芳的蘭花香味,容易接受。
【高考精彩哲理名言名句賞析】相關文章:
朋友的名言名句09-19
讀書名言名句08-06
關于孩子的名言名句12-06
關于經驗的名言名句12-29
很有哲理的名言04-27
英語哲理名言12-13
關于高考勵志名言08-31
經典高考勵志名言警句10-30
霸氣的高考勵志名言03-19
高考作文素材:精彩開頭01-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