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海棠》古詩鑒賞題
海棠
蘇軾
東風裊裊泛崇光,香霧空蒙月轉廊。
只恐夜深花睡去,故燒高燭照紅妝。
注釋:
海棠:昔明皇召貴妃同宴,而妃宿酒未醒,帝曰:海棠睡未足也。此詩戲之。
東風:春風
裊裊:微風輕輕吹拂的樣子。
崇光:指高貴華美的光澤。
紅妝:用美女比海棠。
(1)詩歌的開頭兩句的景物描寫有何作用?請簡要作答(4分)
(2)古人對于后兩句有造語之奇,構思之巧的評價,請結合詩句試作賞析。(4分)
【參考答案】:
。1)A、烘托渲染了一種空蒙迷離的境界和氣氛。B、暗示出作者幽寂孤獨的心理。
。2)造句之奇奇在詩人以花擬人。在詩人的想象里,海棠花也和人一樣,會在深夜唾去,因此,特地點燃高燭,使海棠打起精神。構思之巧巧在化用了李商隱的客散酒醒深夜后,更持紅燭照殘酒卻又無斧鑿之跡。
閱讀練習二:
(1)一、二兩句分別從什么角度寫了海棠的什么特點?
(2)詩人主要采用了什么手法來表達作品的主旨?試結合全詩作簡要分析。
解析:
(1)東風裊裊形容春風的吹拂之態(tài),崇光是指正在增長的春光。香霧空蒙寫海棠陣陣幽香在氤氳的霧氣中彌漫開來,沁人心脾;月轉廊,月亮已轉過回廊那邊去了,照不到這海棠花。這兩句是通過視覺和嗅覺來寫海棠的光彩正艷、香氣正濃的。
(2)詩中睡去與紅妝使用的擬人手法十分明顯。只恐夜深花睡去,深夜作者恐怕花睡去,不僅是把花比作人,也是把人比作花,為花著想,十分感人,是全詩的關鍵句。照紅妝呼應前句的花睡去三字,極寫海棠的嬌艷嫵媚。
參考答案:
(1)視覺(顏色)、嗅覺(香味) 寫出了海棠高潔與柔美的特點。
(2)采用擬人的手法。以花睡去將花人格化。由寫海棠花的高潔柔美,引出人花對話,唯恐花睡去,表達了愛花惜花之情,實際上是慨嘆良辰易逝、盛世不再的主旨。
賞析:
這首絕句寫于元豐三年(公元1080年),蘇軾被貶黃州(今湖北黃岡)期間。
詩人首先刻畫微風中的海棠,著意表現(xiàn)海棠的色彩。 東風就是春風,裊裊,微風輕輕吹拂的樣子,崇光指高貴華美的光澤。這句詩的意思是:微風輕拂著海棠,海棠泛出華美的光澤。一個泛字,寫出了在月光的照耀下,在微風的吹拂中,海棠花朵閃爍不定的情景。
第二句描寫月下的海棠的清香。 香霧空蒙,寫海棠陣陣幽香在氤氳的霧氣中彌漫開來,沁人心脾。月轉廊的意思是說,明月轉過了回廊,照不到海棠花。既然這樣,海棠花就只能在孤寂黑暗的夜幕里,散發(fā)幽香了。顯然,此時的海棠花就如同詩人本人,有才能,有理想,卻得不到重用,真是處江湖之僻遠,不遇君王恩寵啊!所以,這里的空蒙幽寂的夜景描寫,暗示的是詩人幽寂孤獨的心理。
最妙的是三四兩句。句中恐是擔心的意思,它形象地寫出了詩人愛花的心理活動和依依不舍賞玩的情態(tài);故照應上文的只恐二字,含有特意而為的意思,表現(xiàn)了詩人對海棠的情有獨鐘。這兩句詩被后人譽為造語之奇,構思之巧。奇在古人常常以人喻花,而作者卻以花喻人且兼用移情手法。在詩人的想象里,海棠花也和人一樣,會在深夜睡去,因此,特地點燃高燭,使海棠打起精神,真是癡語,淋漓盡致地表現(xiàn)出詩人愛花更惜花的感情。巧在詩人又以花喻己,海棠如此芳華燦爛,怎忍心讓她獨自棲身于昏昧幽暗之中呢?這蓄積了一季的努力而悄然盛放的花兒,居然無人欣賞,豈不讓她太傷心失望了嗎?顯然,海棠其實就是詩人本人,得不到月光照射而只能屈身于黑暗中的海棠的遭遇就是詩人自己的遭遇的寫照。只恐夜深花睡去隱含顧影自憐的意思。但詩人并不因此而頹唐萎靡,從東風崇光香霧高燭紅妝這些明麗的意象中,我們分明可以感觸到詩人豁觀、灑脫的胸襟。
綜觀全詩,前兩句點出詩人賞花的時間是春天的月夜,并描繪了海棠在東風月色中的光彩和芬芳,是實寫,后兩句詩寫海棠的神態(tài),是虛寫。虛實結合,既表現(xiàn)了海棠優(yōu)雅脫俗的美,也抒發(fā)了詩人愛花惜花的感情,更書寫了懷才不遇的人生感慨。全詩語言淺近,含而不露,感而不傷,情意深永,耐人尋味。
【《海棠》古詩鑒賞題】相關文章:
《題西林壁》古詩鑒賞06-14
《題金陵渡》古詩原文及鑒賞06-17
古詩鑒賞之《題臨安邸》07-20
古詩《題西林壁》文學鑒賞09-03
題西林壁古詩全文鑒賞08-31
題西林壁蘇軾古詩鑒賞10-21
《題菊花》原文翻譯及古詩鑒賞10-29
古詩鑒賞及表達訓練題及答案09-21
《題長安壁主人》古詩鑒賞09-06
題西林壁古詩詞鑒賞08-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