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思原文,賞析 推薦度:
- 長相思·去年秋原文及賞析 推薦度:
- 《長相思》原文及翻譯古詩詞賞析 推薦度:
- 相關(guān)推薦
《相思》原文賞析
《相思》原文賞析1
長相思·長相思
晏幾道〔宋代〕
長相思,長相思。若問相思甚了期,除非相見時。
長相思,長相思。欲把相思說似誰,淺情人不知。
賞析
此詞純用民歌形式,上下片均以“長相思”迭起,上片言只有相見才得終了相思之情;下片言由于不得相見,相思之情無處訴說,以淺情人不能理解自己的心情反襯自己一往而情深。詞的上片,一氣流出,情溢乎辭,不加修飾!叭魡枴眱删,自問自答,癡人癡語。要說“相見”是解決“相思”的唯一辦法,這純是癡語,癡心,可是,小晏卻認(rèn)認(rèn)真真地把它說了出來,正是如黃庭堅《小山詞序》所云“其癡亦自絕人”。
結(jié)句非同凡響,抒寫了比相思不相見更大的悲哀!罢f似誰”,猶言說與誰、向誰說。縱使把相思之情說了出來,那淺情的人兒終是不能體會。淺情是深情的對面,多情的小晏卻總是碰到那樣的'人,可是,當(dāng)那人交暫情淺,別后又杳無音信,辜負(fù)了自己的刻骨相思時,詞人依然是一往情深,不疑不恨,只是獨自傷心而已。下片四句,以“淺情人”反襯小晏相思苦戀之情,無奈和遺憾。
此詞為作者詞中別調(diào),語極淺近,情極深摯,在樸直中自饒婉曲之致,纏綿往復(fù),姿態(tài)多變,回腸蕩氣,音節(jié)尤美。用對比的手法突出詞人用情之深。
晏幾道
晏幾道(1038年5月29日—1110年),北宋著名詞人。字叔原,號小山,撫州臨川文港沙河(今屬江西省南昌市進賢縣)人。晏殊第七子。 歷任潁昌府許田鎮(zhèn)監(jiān)、乾寧軍通判、開封府判官等。性孤傲,中年家境中落。與其父晏殊合稱“二晏”。詞風(fēng)似父而造詣過之。工于言情,其小令語言清麗,感情深摯,尤負(fù)盛名。表達情感直率。多寫愛情生活,是婉約派的重要作家。有《小山詞》留世。
《相思》原文賞析2
原文:
長相思·花似伊
[宋代]歐陽修
花似伊,柳似伊;啻喝藙e離。低頭雙淚垂。
長江東,長江西。兩岸鴛鴦兩處飛。相逢知幾時。
譯文及注釋:
譯文
看著那花兒像你,看著那柳枝也像你;正是花柳最美的春天,人卻要別離。傷心的人兒不禁垂首默默流淚。
一個長江的東邊,一個住在長江的西邊,好似兩岸的鴛鴦在兩處飛,不知道什么時候才能再次相逢呢?
注釋
長相思:詞牌名。唐教坊曲!豆旁娛攀住酚小翱蛷倪h方來遺我一書札。上言長相思,下言久離別。”(作者未知)得名。又名《雙紅豆》、《憶多嬌》。
花柳:花和柳!冻o·九歌·少司命》:“悲奠悲兮生別離,樂莫樂兮新相知。”唐,杜甫《遭田父泥飲美嚴(yán)中丞》:“步展隨春風(fēng),村村白花柳。唐,聶夷中《勸酒》詩之二:“人間榮樂少,四海別離多。”
鴛鴦(yuān yāng):本鳥名,此比喻恩愛夫妻。漢·司馬相如《琴歌》之一:“室邇?nèi)隋讵毼夷c,何緣交頸為鴛鴦!碧疲瑴赝ン蕖赌细枳印罚骸安蝗鐝募夼c,作鴛鴦!
幾時:什么時候。唐·杜甫《天末懷李白》:“鴻雁幾時到,江湖秋水多!彼巍ぬK軾《儋州》詩之二:“荔枝幾時熟,花頭今已繁!
賞析:
這闋一首抒寫離別之情的作品。描寫一對青春別離的夫婦,別后妻子會產(chǎn)生無窮無盡的思念,并亟盼早日與丈夫相逢團聚。短短幾句,把歸人行程和愁怨的焦點都簡括而又深沉地傳達了出來。盡管佳人已去,妝樓空空,可作者還闋一片癡情,終難忘懷。
詞的`上闋從眼前所見流水寫起,并且目送遠波,想象這流水將流到瓜洲渡和長江匯合,再想到吳中(江南)的山也面帶愁容,正闋花繁柳茂的時節(jié),花如人,柳如人,正在花柳最美的春天,人卻要別離了。實則深切懷念遠在江南的情人,希望情人能從吳地歸來,過瓜洲古渡,溯流北上與自己相會,但同樣汴水、泗水闋一去不復(fù)回的,隨之南下的愛人大概也和河水一樣,永遠離開了他。伊人面若桃花眉似柳,正楚楚可憐地低頭泣下,原來闋因心上人即將離別而黯然神傷。
于闋就在下闋抒發(fā)了自己的相思之痛,戀人被大江分隔,一個住長江頭,一個在長江尾,仿佛闋兩岸的鴛鴦兩處飛,相逢機會知道等到什么時候?這位“花柳青春”的妻子就只好“低頭雙淚垂”了。綿綿相思之情,盡在結(jié)句的設(shè)問之中。
全詞以月下脈脈的流水映襯,象征悠悠的離情別緒,深深的思念和由此產(chǎn)生的綿綿的怨恨,又頻用疊字疊韻,再配上那柔和的民歌風(fēng)味,更加抒發(fā)悠悠不盡的“思”和“恨”。
《相思》原文賞析3
相思
王維 〔唐代〕
紅豆生南國,春來發(fā)幾枝。
愿君多采擷,此物最相思。
譯文
紅豆生長在陽光明媚的南方,每逢春天不知長多少新枝。
希望思念的人兒多多采摘,因為它最能寄托相思之情。
注釋
相思:題一作“相思子”,又作“江上贈李龜年”。
紅豆:又名相思子,一種生在江南地區(qū)的植物,結(jié)出的籽像豌豆而稍扁,呈鮮紅色。
“春來”句:一作“秋來發(fā)故枝”。
“愿君”句:一作“勸君休采擷”。采擷(xié):采摘。
相思:想念。
這是借詠物而寄相思的詩,是眷懷友人之作。起句因物起興,語雖單純,卻富于想象;接著以設(shè)問寄語,意味深長地寄托情思;第三句暗示珍重友誼,表面似乎囑人相思,背面卻深寓自身相思之重;最后一語雙關(guān),既切中題意,又關(guān)合情思,妙筆生花,婉曲動人。全詩情調(diào)健美高雅,懷思飽滿奔放,語言樸素?zé)o華,韻律和諧柔美。可謂絕句的上乘佳品。
紅豆,生于南國,其果鮮紅渾圓,外表晶瑩剔透,因為常被南方人作為服飾裝飾物。紅豆與相思聯(lián)系在一起,則是來源于一個凄美的愛情故事。傳說,古代一位女子,因為丈夫戰(zhàn)死邊疆,思念亡夫太甚哭死在了樹下,此后化為了紅豆,在春天的時候生長發(fā)芽。從此以后,紅豆被人們稱為了相思子,也在文學(xué)中引用為相思之意。而“相思”不限于男女情愛范圍,朋友之間也有相思的,如蘇李詩“行人難久留,各言長相思”即著例。此詩題一作《江上贈李龜年》,可見詩中抒寫的是眷念朋友的`情緒。
“南國”(南方)既是紅豆產(chǎn)地,又是朋友所在之地。首句以“紅豆生南國”起興,暗示后文的相思之情。語極單純,而又富于形象。次句“春來發(fā)幾枝”輕聲一問,承得自然,寄語設(shè)問的口吻顯得分外親切。然而單問紅豆春來發(fā)幾枝,是意味深長的,這是選擇富于情味的事物來寄托情思!皝砣站_窗前,寒梅著花未?”(王維《雜詩》)對于梅樹的記憶,反映出了客子深厚的鄉(xiāng)情。同樣,這里的紅豆是赤誠友愛的一種象征。這樣寫來,便覺語近情遙,令人神遠。
第三句緊接著寄意對方“多采擷”紅豆,仍是言在此而意在彼。以采擷植物來寄托懷思的情緒,是古典詩歌中常見手法,如漢代古詩:“涉江采芙蓉,蘭澤多芳草,采之欲遺誰?所思在遠道”即著例。“愿君多采擷”似乎是說:“看見紅豆,想起我的一切吧。”暗示遠方的友人珍重友誼,語言懇摯動人。這里只用相思囑人,而自己的相思則見于言外。用這種方式透露情懷,婉曲動人,語意高妙。宋人編《萬首唐人絕句》,此句“多”字作“休”。用“休”字反襯離情之苦,因相思轉(zhuǎn)怕相思,當(dāng)然也是某種境況下的人情狀態(tài)。用“多”字則表現(xiàn)了一種熱情飽滿、一往情深的健美情調(diào)。此詩情高意真而不傷纖巧,與“多”字關(guān)系甚大,故“多”字比“休”字更好。
最后一句“此物最相思”只因紅豆是最能表達相思之物。中國人常說,睹物思人。這“物”可能是他吃過的、穿過的,也可能是他看過的、聽過的;可能是他喜歡的,也可能是他厭惡的。只要是與他有關(guān)系的,哪怕只有一絲關(guān)聯(lián),都能激起思念者敏感的神經(jīng)。詩人所希望的,是友人每每看見這最能代表相思之意的紅豆,就能想起正在相思的“我”、正在思念“你”的“我”。從詩人對朋友的深切叮嚀中,我們看到了詩人自己深重的相思之意。正是詩人對朋友的滿心思念,才使他希望朋友亦如此。用這種方式表露情懷,語意高妙,深摯動人。
全詩洋溢著少年的熱情,青春的氣息,滿腹情思始終未曾直接表白,句句話兒不離紅豆,而又“超以象外,得其圜中”,把相思之情表達得入木三分。它“一氣呵成,亦須一氣讀下”,極為明快,卻又委婉含蓄。在生活中,最情深的話往往樸素?zé)o華,自然入妙。王維很善于提煉這種素樸而典型的語言來表達深厚的思想感情。所以此詩語淺情深,當(dāng)時就成為流行名歌是毫不奇怪的。
《相思》原文賞析4
長相思·雨
一聲聲,一更更。窗外芭蕉窗里燈,此時無限情。
夢難成,恨難平。不道愁人不喜聽,空階滴到明。
古詩簡介
《長相思·雨》是北宋詞人萬俟詠所寫的一首寫景遣懷的詞。該詞講述一個相思之人整夜難眠在雨夜中聽著雨打芭蕉,觸景生情,詞人心中有無限的情懷,孤燈照人難入夢,表達了客居異鄉(xiāng)的羈旅愁思。這是一首寫景遣懷的詞,講述一個相思之人整夜難眠在雨夜中聽著雨打芭蕉,孤燈照人難入夢。詞人心中有無限的情懷,觸景生情,表達了詩人客居異鄉(xiāng)的羈旅愁思。
翻譯/譯文
雨一直下著,聽著窗外的雨滴聲,直到深更都難以入睡。雨中的芭蕉和屋里的油燈此時似乎也變得多情起來,安慰孤獨的我。
好夢難成,此恨難消,窗外的雨可不管憂愁的人喜不喜歡聽,仍是不停地下著,雨滴一直滴到天明才停了下來。
注釋
、匍L相思:詞牌名,唐教坊曲名。
、谝桓阂槐楸閳髸r的更鼓聲。
、酆蓿z撼。
④道:知。
、蓦A:臺階。
賞析/鑒賞
創(chuàng)作背景
此文系詩人早年所作,屢試不第,羈旅異鄉(xiāng),幾欲灰心,恰逢陰雨,徹夜難眠,有感而發(fā)此作。
文學(xué)賞析
萬俟詠作詞喜用淡語,且工于音韻。這樣連續(xù)重復(fù)用字,吟詠起來便很有音樂上的美感!队辍肥拙洹耙宦暵暎桓毙稳萦曷,連用兩個疊宇,描摹雨斷斷續(xù)續(xù)的聲音,既顯得形象,在聲音上也顯得貼近。雨聲之所以如此清晰入耳,是因為人夜深難寐!按巴獍沤洞袄餆簟,聽雨之人點。一盞孤燈,隔窗昕雨!鞍沤丁卑凳居甏虬沤兜穆曇,使雨的聲音更加響亮!按藭r無限情”,直接道出人的心情。然而“無限”二字又使這種直言顯得暖昧模糊。只知情意無限,心事無邊,卻不知究竟是什么樣的`心事使人長夜失眠,寂寞聽雨。“夢難成,恨難平”,用兩個“難”字突出人的愁苦心情。因難以入睡,所以道.“夢難成”,連暫時逃避到好夢中去都是一種奢望;又因情在心頭輾轉(zhuǎn),更兼一夜風(fēng)雨,觸動愁思,故日“恨難平”。但是雨不管這些,它“不道愁人不喜聽”,只管“空階滴到明”!俺钊恕惫钟隉o情,不顧人的心情,就這樣在空洞洞的臺階上一點一點滴到天明,這說明人一夜未睡。“一聲聲,一更更”的雨聲,凄凄涼涼,仿佛人心中的愁緒一般,永遠沒有盡頭。全詞無一處提及“雨”字,卻處處是雨。作者將雨聲與聽雨之人的心情融合得毫無痕跡,顯示出高超的運筆功力。
《相思》原文賞析5
原文:
長相思·其二
唐代:李白
日色欲盡花含煙,月明如素愁不眠。(如素一作:欲素)
趙瑟初停鳳凰柱,蜀琴欲奏鴛鴦弦。
此曲有意無人傳,愿隨春風(fēng)寄燕然。
憶君迢迢隔青天。昔日橫波目,今作流淚泉。
不信妾斷腸,歸來看取明鏡前。(斷腸一作:腸斷)
譯文:
夕陽西下暮色朦朧,花蕊籠罩輕煙,月華如練,我思念著情郎終夜不眠。
柱上雕飾鳳凰的趙瑟,我剛剛停奏,心想再彈奏蜀琴,又怕觸動鴛鴦弦。
這飽含情意的曲調(diào),可惜無人傳遞,但愿它隨著春風(fēng),送到遙遠的燕然。
憶情郎呵、情郎他迢迢隔在天那邊,當(dāng)年遞送秋波的雙眼,而今成了流淚的源泉。
您若不信賤妾懷思肝腸欲斷,請歸來看看明鏡前我的容顏!
注釋:
趙瑟初停鳳凰柱,蜀琴欲奏鴛(yuān)鴦(yāng)弦。
趙瑟:相傳古代趙國的人善彈瑟。瑟:弦樂器。鳳凰柱:或是瑟柱上雕飾鳳凰形狀。
憶君迢(tiáo)迢隔青天。昔日橫波目,今作流淚泉。
賞析:
“日色欲盡花含煙,月明如素愁不眠”一句,季節(jié)、時間、環(huán)境、情緒全出來了。春日的一個黃昏,日色將盡,夜幕降臨,花辨上也似乎含著縷縷煙霧,女主人在干什么呢?月亮已經(jīng)升起來了,明如鏡、皎如絹,一種淡淡的愁緒讓她開始感到悶倦,難以安眠。這樣一烘托,一幅溫婉細膩的場景率先浮現(xiàn)在了讀者面前。
緊接著一副工整的對仗“趙瑟初停鳳凰柱,蜀琴欲奏鴛鴦弦”。古代趙國的婦女善鼓瑟,故稱趙瑟,蜀中有桐木宜作琴,相傳司馬相如曾奏蜀琴來挑逗卓文君。詩人用這兩句排比在暗喻什么呢。從字面上來看,趙瑟剛彈過,鳳凰狀的瑟柱停下來了,又不知不覺的拿起蜀琴,準(zhǔn)備開始奏起鴛鴦弦。而鳳凰、鴛鴦都是成雙成對生活,正是男女之情的一種見證!哦,原來女主人是在思念她的愛人了。
再來看下句“此曲有意無人傳,愿隨春風(fēng)寄燕然”,男人在思念至極吶喊“天長地遠魂飛苦,夢魂不到關(guān)山難”,一片如火之熱情。女人則如水,她不怨恨,她只是把滿懷心事托與春風(fēng),希望春風(fēng)能把因鳳凰柱、鴛鴦弦?guī)Ыo她的那深切的別離之苦捎給遠方的心上人!凹难嗳弧币痪涓嬖V我們,原來她的丈夫是從征去了。李白在《關(guān)山月》中曾經(jīng)這樣描寫過征客的.心境“戍客望邊邑,思歸多苦顏。高樓當(dāng)此夜,嘆息未應(yīng)閑”,這樣的思念,比起“一種相思、兩種閑愁”的“閑愁”更多了幾分煙火氣息和現(xiàn)實意義。
心事已經(jīng)寄予春風(fēng)了,春風(fēng)真的能給愛人帶去自己的一片相思嗎?女人心里依舊一片茫然,于是她發(fā)出了一聲沉重的嘆息:“憶君迢迢隔青天”!山水迢迢,對你的思念如此遙遠,就象隔著那蒼茫的青天。
“昔日橫波目,今為流淚泉”,一句想象奇特、大膽夸張的對偶把這個美麗的女子形象刻畫出來了,舊日的那對顧盼靈秀、眼波如流的雙目,如今卻變成了淚水的源泉,可知二人分開之后,女子除了長夜無眠和深深嘆息之外,竟是常常的以淚洗面。
末句“不信妾腸斷,歸來看取明鏡前”,使這個女子的形象更加鮮明豐滿了,你看她嬌嗔的說道:如果你不相信我因為思念你而肝腸寸斷,等你回來時,在明鏡前看看我憔悴、疲憊的面容就知道了。一副天真、調(diào)皮的樣子躍然紙上,讓人倍加愛憐和心痛。
《長相思》第二首相比第一首,言語更加淺顯易懂、音韻更加曲調(diào)化,我想,這與唐朝音樂鼎盛有關(guān),從宮廷樂府到民間教坊,許多詩詞都被譜上曲譜,四處吟唱,李白的樂府詩更是其中一顆璀璨的明珠。第二首又用了夸張、排比、想象、暗喻等手法,從多個角度把這個美麗多情的女子對出征邊塞丈夫的思念之情表現(xiàn)得淋漓盡致。
詩人雖不是女子,卻能刻畫如此生動、細膩的女子形象,就好像曹雪芹不是女人,卻能讀懂天下形形色色的女人一樣,我想,世間無論男女,也許不必太多的在意付出,只要能真正的讀懂對方,此生足矣!
《相思》原文賞析6
長相思,在長安。絡(luò)緯秋啼金井欄,微霜凄凄簟色寒。孤燈不明思欲絕,卷帷望月空長嘆,美人如花隔云端。上有青冥之長天,下有淥水之波瀾。天長路遠魂飛苦,夢魂不到關(guān)山難。長相思,摧心肝。
日盡花含煙,月明欲素愁不眠。趙瑟初停鳳凰柱,蜀琴欲奏鴛鴦弦。此曲有意無人傳,愿隨春風(fēng)寄燕然。憶君迢迢隔青天,昔時橫波目,今作流淚泉。不信妾腸斷,歸來看取明鏡前。
【作者】: 李白(701-762)當(dāng)然是大家公認(rèn)的我國古代最偉大的天才詩人之一,大多數(shù)人認(rèn)為他同時也是一位偉大的詞人。他祖籍隴西(今甘肅),一說生于中亞,但少年時即生活在蜀地,壯年漫游天下,學(xué)道學(xué)劍,好酒任俠,笑傲王侯,一度入供奉,但不久便離開了,后竟被流放到夜郎(今貴州)。 他的詩,想象力“欲上青天攬明月”,氣勢如“黃河之水天上來”,的確無人能及。北宋初年,人們發(fā)現(xiàn)《菩薩蠻》“平林漠漠煙如織”和《憶秦娥》“秦娥夢斷秦樓月”兩詞,又尊他為詞的始祖。有人懷疑那是后人所托,至今聚訟紛紜。其實,李白的.樂府詩,當(dāng)時已被之管弦,就是詞的濫觴了。至于歷來被稱為“百代詞曲之祖”的這兩首詞,格調(diào)高絕,氣象闊大,如果不屬于李白,又算作誰的作品為好呢?
注釋:燕然:山名,即杭愛山,在今蒙古人民共和國境內(nèi)。
【賞析】 《長相思》屬樂府《雜曲歌辭》,常以“長相思”三字開頭和結(jié)尾。全詩寫得情真意切,讀來令人蕩氣回腸。前一首似有寄意,后一首寫婦女對遠征親人的思念。
《相思》原文賞析7
長相思·惜梅
寒相催。暖相催。催了開時催謝時。丁寧花放遲。
角聲吹。笛聲吹。吹了南枝吹北枝。明朝成雪飛。
譯文及注釋
譯文
寒冷時催促梅花開放,暖和時催促著凋落,早開便會早落。叮囑花兒,還是遲一點開吧。
角聲吹起,笛聲吹起。吹落了南枝梅花,又吹落了北枝。清晨梅花就漫天飛舞,宛若飄飄白雪。
注釋
丁寧:叮嚀,反復(fù)地囑咐。
明朝:清晨。
賞析
此詞題為“惜梅”;上片著重在一個“惜”字上,起首兩句寫梅的開放和謝落,以下兩句嘆息寒催梅開,暖催梅落,早開便會早落,表現(xiàn)惜花之心。下片從惜梅引申到傷時,先寫聞曲有感,再從惜花轉(zhuǎn)到憂時,末句詞意一轉(zhuǎn),仍歸結(jié)到惜梅上。梅花開時清香陣陣,沁人心脾。梅花落時,片片花瓣,漫天飛舞,宛若飄飄白雪,使人觀之不勝嘆惋,欲留不能。一個“惜”字,深入骨髓。
“寒相催。暖相催。”兩句寫梅的開放和謝落。“寒相催”,“暖相催”是指氣候轉(zhuǎn)暖,促使梅花萎謝。
“催了開時催謝時。丁寧花放遲。”兩句嘆息寒催梅開,暖催梅落,早開便會早落,因此就叮囑花兒,還是遲一點開吧。其惜花之心,由此可見。及到花飛春去,就感傷不已,真是惜花兼又傷春。對此作者有不同的看法,認(rèn)為,花兒開得遲些,甚而至于不開,那就沒有謝落之事,當(dāng)然也不會生惜花之心。此即所謂“無得亦無失”,也是妙參佛理的`“了達”之語,由此可見作者的人生態(tài)度是“殊有悟境”。
下片從惜梅引申到傷時。先寫聞曲有感,但聞角聲傳出《大梅花》、《小梅花》的曲調(diào),笛聲傳出《梅花落》的曲子。因為漢代軍中之樂橫吹曲中有《梅花落》是笛中曲名。角也是軍中吹器,唐大角曲就有《大梅花》、《小梅花》等曲!傍Q角”又有“收兵”之義,因此,邊境告急,城危如卵,誰又能承擔(dān)起恢復(fù)中原的重任呢?詞意至此,已從惜花轉(zhuǎn)到憂時。
“吹了南枝吹北枝”,此句承上兩句而來;南方氣候溫和,寒流罕至,嶺梅往往南枝花落,北枝花開,所以說角聲、笛聲吹落了南枝梅花,又吹落了北枝。這里暗與上文照應(yīng),隱指危機存在于偏安江南之小朝廷。
末句詞意一轉(zhuǎn),仍歸結(jié)到惜梅上。梅花開時清香陣陣,沁人心脾。梅花落時,片片花瓣,漫天飛舞,宛若飄飄白雪,使人觀之不勝嘆惋,欲留不能。一個“惜”字,深入骨髓。
《相思》原文賞析8
原文:
長相思·其一
朝代:唐朝
作者:李白
長相思,在長安。
絡(luò)緯秋啼金井闌,微霜凄凄簟色寒。
孤燈不明思欲絕,卷帷望月空長嘆。
美人如花隔云端!
上有青冥之長天,下有淥水之波瀾。
天長路遠魂飛苦,夢魂不到關(guān)山難。
長相思,摧心肝!
譯文及注釋:
韻譯
長相思呵長相思,我們相思在長安,
秋天蟋蟀常悲鳴,聲聲出自金井闌。
薄霜凄凄送寒氣,竹席已覺生涼寒;
夜里想她魂欲斷,孤燈伴我昏暗暗。
卷起窗簾望明月,對月徒然獨長嘆;
如花似玉美人呵,仿佛相隔在云端!
青青冥冥呵,上是無邊無垠的藍天,
清水渺渺呵,下是浩浩湯湯的波瀾。
天長長來地迢迢,靈魂飛越多辛苦;
關(guān)山重重相阻隔,夢魂相見也艱難。
長相思呵長相思,每每相思摧心肝!
注解
1、長安:今陜西省西安市。
2、絡(luò)緯:昆蟲名,又名莎雞,俗稱紡織娘。
3、金井闌:精美的井闌。
4、簟色寒:指竹席的涼意。簟,涼席。
5、帷:窗簾。
6、青冥:青云。
7、淥水:清水。
8、關(guān)山難:關(guān)山難渡。
9、摧:傷。
賞析:
這首詩是李白離開長安后回憶往日情緒時所作,豪放飄逸中兼有含蓄。詩人通過對秋蟲、秋霜、孤燈等景物的描寫抒發(fā)了感情。表現(xiàn)出相思的痛苦!懊廊巳缁ǜ粼贫恕笔侨姷闹行木,其中含有托興意味。我國古代經(jīng)常用“美人”比喻所追求的理想。“長安”這個特定的'地點更加暗示“美人”在這里是個政治托寓,表明此詩目的在于抒發(fā)詩人追求政治理想而不能的郁悶之情。詩人將意旨隱含在形象之中,隱而不露,自有一種含蓄的韻味。
《相思》原文賞析9
原文:
短長亭,古今情。樓外涼蟾一暈生,雨余秋更清。
暮云平,暮山橫。幾葉秋聲和雁聲,行人不要聽。
譯文:
短亭長亭,古今離情。高樓外清冷的月亮被罩上了一圈光暈,雨后的秋天格外凄清。
浮云淡淡,遠山茫茫。秋葉落地聲伴著孤雁哀鳴,遠游的行人不忍聽。
注釋:
山驛(shān yì):山路上的.驛站,指作詞之地。
長相思:原為唐教坊曲,后用作詞調(diào)名。調(diào)名取自南朝樂府“上言長相思,下言久離別”句。又名《相思令》、《雙紅豆》、《吳山青》、《山漸青》、《憶多嬌》、《長思仙》、《青山相送迎》等。
短長亭:古代驛道五里設(shè)一短亭,十里設(shè)一長亭。此代指行旅、行程。
古今情:古今相同的離情。
涼蟾(liáng chán):秋月。
暈:月暈,月亮四周的光環(huán)。
馀(yú):剩下、遺留。
橫:地理上指東西向,此指遠山迷茫。
和:應(yīng)和。
賞析:
這首《長相思·山驛》與另一首《長相思·雨》詞意相近,寫法與用韻相類,或是同時所作。
這一首詞寫雨后山驛的黃昏景色和詞人的羈旅之思。全詞語淡情深,工于寫景,善于造境,讀后令人覺其含無限忱惻。
上片起首兩句,寫山驛望中所見,兼含旅思。兩個短句,從時、空兩方面著筆,而想象縱橫馳騁,使其感情色彩增強而意境加厚。第三句客觀寫景:“樓外涼蟾一暈生!倍鴺菐略乱缓郏渚叭绠。用“蟾”而不用“月”“兔”字,不僅平仄妥貼,而且因蟾蜍之為物喜濕而體冷,更能表現(xiàn)“涼”意,“涼”字又暗示了行人觸景所生的感情感情。黃蓼園說此句“仍帶古今情之意”,可謂善于體會。月“暈”是“雨余”景象,又是風(fēng)起的征兆,故此句近啟“雨余秋更清”一句,遠興“幾葉秋聲”一句。過片“暮云平,暮山橫”,寫秋景云空闊而單調(diào),全是蕭瑟之感。加之葉聲與雁聲,而更添凄清。如此苦情,末句只輕淡地道一句:“行人不要聽”!安灰牎倍坏貌宦牐话l(fā)聽后之感而只道“不要聽”,真令人覺其“含無限惋惻”(《蓼園詞選》評)。
《相思》原文賞析10
長相思·汴水流
白居易〔唐代〕
汴水流,泗水流,流到瓜州古渡頭。吳山點點愁。
思悠悠,恨悠悠,恨到歸時方始休。月明人倚樓。
譯文
懷念丈夫的思潮,就像那汴水、泗水一樣朝著南方奔流,一直流到瓜州渡口,愁思像那江南群山,起起伏伏。思念呀,怨恨呀,哪里才是盡頭?除非你歸來才會罷休。一輪皓月當(dāng)空照,而我倚樓獨自憂愁。
注釋
長相思:詞牌名,調(diào)名取自南朝樂府“上言長相思,下言久離別”句,多寫男女相思之情。汴水:源于河南,東南流入安徽宿縣、泗縣,與泗水合流,入淮河。泗水:源于山東曲阜,經(jīng)徐州后,與汴水合流入淮河。瓜州:在今江蘇省揚州市南面。吳山:泛指江南群山。悠悠:深長的意思。
鑒賞
在朦朧的月色下,映入女子眼簾的山容水態(tài),水充滿了哀感。前三句用三個“流”字,寫出水的蜿蜒曲折,也釀造成低徊纏綿的情韻。下面用兩個“悠悠”,更增添了感思的綿長。特別是那一派流瀉的月光,更烘托出哀怨言傷的氣氛,增強了藝術(shù)感染力,顯示出這首小詞言簡意富、詞淺昧深的特點。
相思是人類最普遍的情感之一。也是歷代詩家文人付諸歌詠的最佳題材之一。古詩中多用“長相思”三字,如《古詩十九首》中就有“上言長相思”、“著以長相思”、“行人難久留,各言長相思”等。南朝陳后主、徐陵、江總,唐李白等水有擬作。內(nèi)容多寫女子懷念久出不歸的丈夫。至于白居易這首《長相思》,則有其特定的相思對象,即他的侍妾樊素。
樊素詞歌《楊柳枝》,因又名柳枝。因為種種原因,樊素自求離去,白氏在《別柳枝》絕句中說:“兩枝楊柳小樓中,裊裊多年伴醉翁。明日放歸歸去后,世間應(yīng)不要春風(fēng)。”可見作者對于樊氏的離去十分傷感。這首《長相思》詞也表達了相同的情感。
詞的上闋寫樊素回南必經(jīng)之路。因為她是杭州人氏,故作者望吳山而生感。汴水、泗水是一去不復(fù)回的,隨之南下的樊素大概也和河水一樣,永遠離開了他。所以作者想象中的吳中山脈,點點水似感恨凝聚而成。短短幾句,把歸人行程和感怨的焦點水簡括而又深沉地傳達了出來。盡管佳人已去,妝樓空空,可作者一片癡情,終難忘懷,他便于下闋抒發(fā)了自己的相思之痛。兩個“悠悠”,刻畫出詞人思念之深。這種情感的強烈,只有情人的回歸才能休止。然而那不過是空想,他只能倚樓而望,以回憶昔日的'歡樂,遣散心中的郁悶而已。
這篇作品形式雖然短小,但它卻用回環(huán)復(fù)沓的句式,流水般汩汩有聲的節(jié)奏,貫穿于每個間歇終點的相同韻腳,造成了綿遠悠長的韻味,使相思之痛、離別之苦,表現(xiàn)得更加淋漓盡致。
賞析
這首詞是抒發(fā)“閨怨”的名篇,構(gòu)思比較新穎奇巧。它寫一個閨中少婦,月夜倚樓眺望,思念久別未歸的丈夫,充滿無限深情。詞作采用畫龍點睛之筆,最后才點出主人公的身份,突出作品的主題思想,因而給讀者留下強烈的懸念。
上片全是寫景,暗寓戀情。前三句以流水比人,寫少婦丈夫外出,隨著汴水、泗水向東南行,到了遙遠的地方;同時也暗喻少婦的心亦隨著流水而追隨丈夫的行蹤飄然遠去。第四句“吳山點點愁”才用擬人化的手法,婉轉(zhuǎn)地表現(xiàn)少婦思念丈夫的愁苦。前三句是陳述句,寫得比較隱晦,含而不露如若不細細體會,只能看到汴水、泗水遠遠流去的表面意思,而看不到更深的詩意,這就辜負(fù)了作者的苦心。汴水發(fā)源于河南,古汴水一支自開封東流至今徐州,匯入泗水,與運河相通,經(jīng)江蘇揚州南面的瓜州渡口而流入長江,向更遠的地方流去。這三首是借景抒情,寓有情于無情之中,使用的是暗喻和象征的手法!皡巧近c點愁”一句,承“瓜洲古渡”而入?yún)堑,而及吳山,寫得清雅而沉重,是上片中的佳句。“吳山點點”是寫景,在這里,作者只輕輕一帶,著力于頙的“愁”字。著此“愁”字,就陡然使意發(fā)生了巨大的變化:吳山之秀色不復(fù)存在,只見人之愁如山之多且重,這是一;山亦因人之愁而愁,這是二;山是愁山,則上文之水也是恨水了,這是三。一個字點醒全片,是其筆力堪稱強勁。
下片直抒胸臆,表達少婦對丈夫長期不歸的怨恨。恨”且“悠悠”,無窮無盡,思念之深、等待之久,亦由此可知。而要此恨消除,除非愛人歸來,所以詞中說“恨到歸時方始休”,——這一句既是思婦的心理活動,也是詞人揆情度理給她的思念所作的結(jié)論!霸旅魅艘袠恰本,或解釋為愛人歸來之后雙雙倚樓望月,即把這一句作為“恨到歸時方始休”的補充句;或解釋為思婦對著汴泗懷念愛人的時間、地點。在這兩種解釋中,本文取后者。月明之夜,思婦難寐,正是懷人念遠之情最濃重的時刻。這個結(jié)句極富意境,有深化人物形象和升華主題的作用。
這首詞體現(xiàn)了作者純熟的寫作技巧。他以月下脈脈的流水映襯、象征悠悠綿綿的離情別緒,深沉的思念和由此而產(chǎn)生的怨恨情緒;外景中明明的月光,長長的流水,點點的遠山,與思婦內(nèi)心世界中悠悠的思怨,極為和諧地統(tǒng)一在一起;且又頻用疊字疊韻,句句押韻,再配上那柔和的民歌風(fēng)味,就自然形成了一種行云流水之致,這與寫“流水”、“相思”十分貼切。所以這首詞雖然只有三十六個字,卻不失為一件玲瓏剔透的藝術(shù)珍品。
白居易
白居易(772年-846年),字樂天,號香山居士,又號醉吟先生,祖籍太原,到其曾祖父時遷居下邽,生于河南新鄭。是唐代偉大的現(xiàn)實主義詩人,唐代三大詩人之一。白居易與元稹共同倡導(dǎo)新樂府運動,世稱“元白”,與劉禹錫并稱“劉白”。白居易的詩歌題材廣泛,形式多樣,語言平易通俗,有“詩魔”和“詩王”之稱。官至翰林學(xué)士、左贊善大夫。公元846年,白居易在洛陽逝世,葬于香山。有《白氏長慶集》傳世,代表詩作有《長恨歌》、《賣炭翁》、《琵琶行》等。
《相思》原文賞析11
原文:
花似伊。柳似伊。花柳青春人別離。低頭雙淚垂。
長江東。長江西。兩岸鴛鴦兩處飛。相逢知幾時。
詩詞賞析:
詞的上闋寫樊素回南必經(jīng)之路。因為她是杭州人氏,故作者望吳山而生愁。這是一首懷人念遠的抒情小詞。上闋從眼前所見流水寫起,并且目送遠波,想象這流水將流到瓜洲渡和長江匯合,再想到吳中(江南)的山也面帶愁容,實則深切懷念遠在江南的情人,希望情人能從吳地歸來,過瓜洲古渡,溯流北上與自己相會,但同樣汴水、泗水是一去不復(fù)回的,隨之南下的愛人大概也和河水一樣,永遠離開了他。所以作者想象中的吳中山脈,點點都似愁恨凝聚而成。短短幾句,把歸人行程和愁怨的焦點都簡括而又深沉地傳達了出來。盡管佳人已去,妝樓空空,可作者還是一片癡情,終難忘懷,于是就在下闋抒發(fā)了自己的相思之痛。兩個“悠悠”,刻畫出詞人思念之深。這種情感的強烈,只有到情人的回歸才能休止。然而那與不過是個空想,無奈啊,在這種情況下作者只能倚樓而望,回憶昔日的歡樂,來遣散心中的郁悶罷了。 可大家想一想“月明人倚樓”,想象皓月當(dāng)空、獨自倚樓遠望這樣一幅畫面,是怎樣的意境啊。
全詞以月下脈脈的流水映襯,象征悠悠的離情別緒,深深的思念和由此產(chǎn)生的綿綿的怨恨,又頻用疊字疊韻,再配上那柔和的民歌風(fēng)味,更加抒發(fā)悠悠不盡的“思”和“恨”。
這篇作品是中唐時期比較正規(guī)成熟的詞作。形式雖然短小,但它卻用回環(huán)復(fù)沓的句式,流水般汩汩有聲的節(jié)奏,貫穿于每個間歇終點的相同韻腳,造成了綿遠悠長的韻味,使相思之痛、離別之苦,表現(xiàn)得更加淋漓盡致。
“月明人倚樓”,想象皓月當(dāng)空、獨自倚樓遠望這樣一幅畫面,覺得更有意境。
“長相思”為詞牌名,但本詞內(nèi)容與此密切相關(guān)。詞分上下兩闋,格律和字?jǐn)?shù)一樣。每闋四句,押平聲韻。
這是一首懷人念遠的'抒情小詞。上闋從眼前所見流水寫起,并且目送遠波,想象這流水將流到瓜洲渡和長江匯合,再想到吳中(江南)的山也面帶愁容,實則深切懷念遠在江南的情人,希望情人能從吳地歸來,過瓜洲古渡,溯流北上與自己相會。下闋直接抒寫情懷,因所思之人沒有回來,只得在這月明之夜,獨倚高樓。
抒發(fā)悠悠不盡的“思”和“恨”。全詞以月下脈脈的流水映襯,象征悠悠的離情別緒,深深的思念和由此產(chǎn)生的綿綿的怨恨,又頻用疊字疊韻,再配上那柔和的民歌風(fēng)味,因而能深深打動讀者心弦。
花似伊——花兒像你一樣。
柳似伊——柳枝像你一樣。
花柳青春人別離——花兒柳枝已青的春天,人卻要別離。
低頭雙淚垂——低下頭不禁流下兩行清淚。
長江東——長江的東邊。
長江西——長江的西邊。
兩岸鴛鴦兩處飛——兩岸的鴛鴦在兩處飛舞。
相逢知幾時——什么時候(我和已經(jīng)離開的人)才能相逢呢。
《相思》原文賞析12
長相思·山一程
納蘭性德〔清代〕
山一程,水一程,身向榆關(guān)那畔行,夜深千帳燈。
風(fēng)一更,雪一更,聒碎鄉(xiāng)心夢不成,故園無此聲。
注釋
程:道路、路程,山一程、水一程,即山長水遠。
榆關(guān):即今山海關(guān),在今河北秦皇島東北。
那畔:即山海關(guān)的另一邊,指身處關(guān)外。
帳:軍營的帳篷,千帳言軍營之多。
更:舊時一夜分五更,每更大約兩小時。風(fēng)一更、雪一更,即言整夜風(fēng)雪交加也。
聒(guō):聲音嘈雜,這里指風(fēng)雪聲。
故園:故鄉(xiāng),這里指北京。
此聲:指風(fēng)雪交加的聲音。
長相思·山一程—納蘭性德拼音解讀:
zhǎng xiàng sī ·shān yī chéng
nà lán xìng dé 〔qīng dài 〕
shān yī chéng,shuǐ yī chéng,shēn xiàng yú guān nà pàn háng,yè shēn qiān zhàng dēng 。
fēng yī gèng,xuě yī gèng,guō suì xiāng xīn mèng bú chéng,gù yuán wú cǐ shēng 。
相關(guān)翻譯
跋山涉水走過一程又一程,將士們馬不停蹄地向著山海關(guān)進發(fā)。夜已經(jīng)深了,千萬個帳篷里都點起了燈。
帳篷外風(fēng)聲不斷,雪花不住,嘈雜的聲音打碎了思鄉(xiāng)的夢,想到遠隔千里的家鄉(xiāng)沒有這樣的聲音啊。
相關(guān)賞析
詞作上片描寫跋涉行軍與途中駐扎,夾雜著頗多無奈情緒;下片敘述夜來風(fēng)雪交加,攪碎了鄉(xiāng)夢,倍覺惆悵。全詞描寫將士在外對故鄉(xiāng)的思念,抒發(fā)了情思深苦的綿長心情。語言淳樸而意味深長,取景宏闊而對照鮮明。
“山一程,水一程”,寫出旅程的艱難曲折,遙遠漫長。詞人翻山越嶺,登舟涉水,一程又一程,愈走離家鄉(xiāng)愈遠。這兩句運用反復(fù)的修辭方法,將“一程”二字重復(fù)使用,突出了路途的漫漫修遠!吧硐蛴荜P(guān)那畔行”,點明了行旅的方向。詞人在這里強調(diào)的是“身”向榆關(guān),那也就暗示出“心”向京師,它使我們想到詞人留戀家園,頻頻回首,步履蹣跚的情況。“那畔”一詞頗含疏遠的感情色彩,表現(xiàn)了詞人這次奉命出行“榆關(guān)”是無可奈何的。
這里借描述周圍的情況而寫心情,實際是表達納蘭對故鄉(xiāng)的深深依戀和懷念。二十幾歲的年輕人,風(fēng)華正茂,出身于書香豪門世家,又有皇帝貼身侍衛(wèi)的優(yōu)越地位,本應(yīng)春風(fēng)得意,卻恰好也是因為這重身份,以及本身心思慎微,導(dǎo)致納蘭并不能夠安穩(wěn)享受那種男兒征戰(zhàn)似的生活,他往往思及家人,眷戀故土。嚴(yán)迪昌《清詞史》:“夜深千帳燈’是壯麗的,但千帳燈下照著無眠的萬顆鄉(xiāng)心,又是怎樣情味?一暖一寒,兩相對照,寫盡了自己厭于扈從的情懷!薄耙股钋簟奔仁巧掀星獒j釀的高潮,也是上、下片之間的自然轉(zhuǎn)換,起到承前啟后的作用。經(jīng)過日間長途跋涉,到了夜晚人們在曠野上搭起帳篷準(zhǔn)備就寢;然而夜深了,“千帳”內(nèi)卻燈光熠熠,為什么羈旅勞頓之后深夜不寐呢?
下片側(cè)重游子思鄉(xiāng)之苦,交代了深夜不眠的原因。換頭寫景,風(fēng)一更雪一更,突出塞外狂風(fēng)驟雪的荒寒景象。這是以哀景襯傷情,風(fēng)雪載途,行者鄉(xiāng)思更烈。疊用兩個一更,突出塞外卷地狂風(fēng),鋪天暴雪撲打帳篷經(jīng)久未息的情景;也從一個側(cè)面寫出了天寒地凍之夜,人之輾轉(zhuǎn)難眠的狀態(tài)。聒碎鄉(xiāng)心夢不成呼應(yīng)上片的.夜深千帳燈一句,直接回答了深夜不寢的原因。著一聒字,突出了風(fēng)雪聲響之巨;且極具擬人味,仿佛這風(fēng)雪也通人心似的,徹夜念叨著故園的人事,讓人心潮起伏。聒碎鄉(xiāng)心,用的是夸張手法,形象地表現(xiàn)了一夜征人盡望鄉(xiāng)的愁腸百轉(zhuǎn)的心態(tài)。故園無此聲,交代了夢不成的原因:故鄉(xiāng)是沒有這樣的連綿不絕的風(fēng)雪聒噪聲的,當(dāng)然可以酣然入夢;而這邊塞苦寒之地,怎比鐘靈毓秀之京都,況且又是暴風(fēng)雪肆虐的露營之夜,加之鄉(xiāng)心的重重裹挾,就更難入夢了。結(jié)尾這一句直截地表達了征人對故鄉(xiāng)的深深眷戀之意。
從總的來說,上闋寫面、寫外,鋪陳壯觀;下闋寫點、寫內(nèi),曲描心情。選取的都是平凡的事物,如山水風(fēng)雪、燈火聲音。又采用短小精悍而通俗易懂的語句,輕巧排列,對應(yīng)整齊。信手拈來,不顯雕琢。全篇融細膩情感于雄壯景色之中,盡顯非凡,作者用山,水,千帳燈,風(fēng),雪等大的物像,來寄托細膩的情感思緒。纏綿而不頹廢,柔情之中露出男兒鎮(zhèn)守邊塞的慷慨報國之志。沒有一般邊塞詩的大氣、沉痛、悲涼、雄壯,而是風(fēng)格婉約,筆調(diào)纏綿,少了抑揚頓挫的沉雄,多了小女兒的纏綿情態(tài)。
這首詞以白描手法,樸素自然的語言,表現(xiàn)出真切的情感,是很為前人稱道的。詞人在寫景中寄寓了思鄉(xiāng)的情懷。格調(diào)清淡樸素,自然雅致,直抒胸臆,毫無雕琢痕跡。
作者介紹
納蘭性德納蘭性德(1655-1685),滿洲人,字容若,號楞伽山人,清代最著名詞人之一。其詩詞“納蘭詞”在清代以至整個中國詞壇上都享有很高的聲譽,在中國文學(xué)史上也占有光彩奪目的一席。他生活于滿漢融合時期,其貴族家庭興衰具有關(guān)聯(lián)于王朝國事的典型性。雖侍從帝王,卻向往經(jīng)歷平淡。特殊的生活環(huán)境背景,加之個人的超逸才華,使其詩詞創(chuàng)作呈現(xiàn)出獨特的個性和鮮明的藝術(shù)風(fēng)格。流傳至今的《木蘭花令·擬古決絕詞》——“人生若只如初見,何事秋風(fēng)悲畫扇?等閑變卻故人心,卻道故人心易變!备挥谝饩常瞧浔姸啻碜髦。
《相思》原文賞析13
[唐]李冶《相思怨》
人道海水深,不抵相思半。
海水尚有涯,相思渺無畔。
攜琴上高樓,樓虛月華滿。
彈著《相思曲》,弦腸一時斷。
注釋:
1、選自《全唐詩》卷八百零五。
2、涯、畔:都有邊際的意思。
3、高樓:《才調(diào)集》卷十作“酒樓”。虛:寫出了人少樓空的環(huán)境氛圍,透視了思婦對月圓人缺的惆悵。
4、彈著:《才調(diào)集》卷十作“彈得”!断嗨记罚簶犯肚迳糖o》吳聲歌曲之名,內(nèi)容多抒婦女不幸。
賞析:
這首《相思怨》是女子的怨情詩,深得民歌言語直白的妙處,而意境高遠。尤其是前四句“人道海水深,不抵相思半。海水尚有涯,相思渺無畔”,堪稱言情的.名句。詩名言“怨”,詩中并無“怨”字,卻在字里行間流露出相思的愁苦:高高的樓宇上接青天,在滿天滿地的月光籠罩下,高樓仿佛是神仙住的瑤臺。一個女子在高樓上彈琴,“彈著《相思曲》”,曲調(diào)憂傷凄清,綿延直入虛空?赏蝗幌覕嘁袅,想必是女子思情切切,再也彈不下去了!跋夷c一時斷”,營造了一個曲雖終、情不斷、愁思綿長的藝術(shù)效果。
《相思》原文賞析14
相思令
作者:林逋
吳山[1]青,越山[2]青,兩岸青山相對迎。爭忍[3]有離情?
君淚盈[4],妾淚盈,羅帶同心結(jié)未成[5]。江邊潮已平[6]。
【注釋】
[1]吳山:泛指錢塘江北岸的山,這里古時屬于吳國。
[2]越山:泛指錢塘江南岸的山,這里古時屬于越國。
[3]爭忍:怎么忍心。
[4]盈:滿。淚盈,指眼淚充滿眼眶。
[5]同心結(jié):古人常把兩人的衣帶打成同心結(jié),象征永遠相愛。
[6]潮已平:意思是潮水漲到了最高的水位。
【林逋】
林逋(967-1028),字君復(fù),又稱和靖先生,錢塘(今浙江杭州)人。年少曾浪游江淮之間,后來歸隱杭州,在西湖孤山隱居二十年,不曾踏入城市。平生愛梅,愛鵲,生活孤清,自稱“梅妻鵲子”,是為后代推崇的淡泊隱士。
【賞析】
這首詞寫不幸分別的戀人的離愁。首句寫錢塘江兩岸的山脈郁郁青青,而送別的地點正在錢塘江邊,一對戀人就要在這樣的美景中分別。“爭忍有離情”是一句反問,意識是不忍心有離情。明明在離別之際,卻不忍有離別之情,只是因為離別太過傷心,只是想一想那樣的痛苦就覺得不能忍受。下片具體寫兩人的`分別場景,江邊告別的兩人眼淚都已盈滿眼眶。按照習(xí)俗,永遠相愛相伴的戀人要把衣帶系成同心結(jié),可他們卻系不成這樣的同心結(jié)。江邊的潮水已漲,船要起航,而一對本來同心的戀人就要這樣天各一方。
《相思》原文賞析15
原文:
紅豆生南國,春來發(fā)幾枝。
愿君多采擷,此物最相思。
譯文
紅豆生長在陽光明媚的南方,每逢春天不知長多少新枝。
希望思念的人兒多多采摘,因為它最能寄托相思之情。
韻譯
晶瑩閃亮的紅豆,產(chǎn)于嶺南;
春天來了,該長得葉茂枝繁。
愿你多多采摘它,嵌飾佩帶;
這玩藝兒,最能把情思包涵!
注釋
又名相思:題一作“相思子”,又作“江上贈李龜年”。
紅豆:又名相思子,一種生在江南地區(qū)的植物,結(jié)出的籽像豌豆而稍扁,呈鮮紅色。
“春來”句:一作“秋來發(fā)故枝”。
“愿君”句:一作“勸君休采擷”。采擷(xié):采摘。
相思:想念。
賞析:
這是借詠物而寄相思的詩。一題為《江上贈李龜年》,可見是眷懷友人無疑。起句因物起興,語雖單純,卻富于想象;接著以設(shè)問寄語,意味深長地寄托情思;第三句暗示珍重友誼,表面似乎囑人相思,背面卻深寓自身相思之重;最后一語雙關(guān),既切中題意,又關(guān)合情思,妙筆生花,婉曲動人。全詩情調(diào)健美高雅,懷思飽滿奔放,語言樸素?zé)o華,韻律和諧柔美?芍^絕句的上乘佳品!(劉建勛)
唐代絕句名篇經(jīng)樂工譜曲而廣為流傳者為數(shù)甚多。王維《相思》就是梨園弟子愛唱的.歌詞之一。據(jù)說天寶之亂后,著名歌者李龜年流落江南,經(jīng)常為人演唱它,聽者無不動容。
紅豆產(chǎn)于南方,結(jié)實鮮紅渾圓,晶瑩如珊瑚,南方人常用以鑲嵌飾物。傳說古代有一位女子,因丈夫死在邊地,哭于樹下而死,化為紅豆,于是人們又稱呼它為“相思子”。唐詩中常用它來關(guān)合相思之情。而“相思”不限于男女情愛范圍,朋友之間也有相思的,如蘇李詩“行人難久留,各言長相思”即著例。此詩題一作《江上贈李龜年》,可見詩中抒寫的是眷念朋友的情緒。
“南國”(南方)即是紅豆產(chǎn)地,又是朋友所在之地。首句以“紅豆生南國”起興,暗逗后文的相思之情。語極單純,而又富于形象。次句“春來發(fā)幾枝”輕聲一問,承得自然,寄語設(shè)問的口吻顯得分外親切。然而單問紅豆春來發(fā)幾枝,是意味深長的,這是選擇富于情味的事物來寄托情思!皝砣站_窗前,寒梅著花未?”(王維《雜詩》)對于梅樹的記憶,反映出了客子深厚的鄉(xiāng)情。同樣,這里的紅豆是赤誠友愛的一種象征。這樣寫來,便覺語近情遙,令人神遠。
第三句緊接著寄意對方“多采擷”紅豆,仍是言在此而意在彼。以采擷植物來寄托懷思的情緒,是古典詩歌中常見手法,如漢代古詩:“涉江采芙蓉,蘭澤多芳草,采之欲遺誰?所思在遠道”即著例!霸妇嗖蓴X”似乎是說:“看見紅豆,想起我的一切吧!卑凳具h方的友人珍重友誼,語言懇摯動人。這里只用相思囑人,而自己的相思則見于言外。用這種方式透露情懷,婉曲動人,語意高妙。宋人編《萬首唐人絕句》,此句“多”字作“休”。用“休”字反襯離情之苦,因相思轉(zhuǎn)怕相思,當(dāng)然也是某種境況下的人情狀態(tài)。用“多”字則表現(xiàn)了一種熱情飽滿、一往情深的健美情調(diào)。此詩情高意真而不傷纖巧,與“多”字關(guān)系甚大,故“多”字比“休”字更好。末句點題,“相思”與首句“紅豆”呼應(yīng),既是切“相思子”之名,又關(guān)合相思之情,有雙關(guān)的妙用!按宋镒钕嗨肌本拖笳f:只有這紅豆才最惹人喜愛,最叫人忘不了呢。這是補充解釋何以“愿君多采擷”的理由。而讀者從話中可以體味到更多的東西。詩人真正不能忘懷的,不言自明。一個“最”的高級副詞,意味極深長,更增加了雙關(guān)語中的含蘊。
全詩洋溢著少年的熱情,青春的氣息,滿腹情思始終未曾直接表白,句句話兒不離紅豆,而又“超以象外,得其圜中”,把相思之情表達得入木三分。它“一氣呵成,亦須一氣讀下”,極為明快,卻又委婉含蓄。在生活中,最情深的話往往樸素?zé)o華,自然入妙。王維很善于提煉這種素樸而典型的語言來表達深厚的思想感情。所以此詩語淺情深,當(dāng)時就成為流行名歌是毫不奇怪的。
【《相思》原文賞析】相關(guān)文章:
相思原文,賞析03-03
長相思·去年秋原文及賞析03-02
長相思·其一的原文及賞析11-14
《長相思》原文及翻譯古詩詞賞析11-28
別離原文賞析12-17
微雨原文及賞析12-17
雪原文及賞析12-17
南湖原文及賞析12-17
狡童原文及賞析12-17
白蓮原文及賞析12-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