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自操久久,9999在线观看,日韩中文字幕,中文字幕精品视频在线,5151精品国产人成在线观看,狠狠色综合久久婷婷色天使 ,国产精品一区二区男人吃奶

小學數學教案

時間:2025-07-23 09:01:29 數學教案 我要投稿

【推薦】小學數學教案模板20篇

  作為一名老師,總不可避免地需要編寫教案,編寫教案有利于我們準確把握教材的重點與難點,進而選擇恰當的教學方法。那么應當如何寫教案呢?下面是小編收集整理的【推薦】小學數學教案模板20篇,供大家參考借鑒,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推薦】小學數學教案模板20篇

  小學數學教案1

  教學目標:

  1.用自己喜歡的方法統(tǒng)計數據,使學生體驗隨機出現的數據收集和整理的過程。

  2.初步認識條形統(tǒng)計圖和統(tǒng)計表(1格代表2個單位),會根據統(tǒng)計圖表中的數據,提出回答簡單的問題。

  3.通過對學生身邊有興趣的事例調查活動,激發(fā)學生學習統(tǒng)計的興趣,培養(yǎng)學生的合作意識和實踐能力。

  教學重點:

  體驗數據的'收集整理、描述、分析的過程,根據統(tǒng)計圖表提出和回答問題。

  教學難點:

  初步認識條形統(tǒng)計圖的每格代表2個單位。 教學準備:統(tǒng)計表,方格紙,

  教學過程:

  一、復習統(tǒng)計圖.

  同學們,在一年級,我們已經學習了統(tǒng)計的一些知識,今天農老師來考考你們,看誰記得最好?

  二、激趣導入。

  1.同學們,你們喜歡看動畫片嗎?

  2.農老師也喜歡看動畫片,今天給你們帶來了幾位你們喜歡的朋友,一起來看看都有誰?(出示)你們喜歡它們嗎?現在農老師非常想了解,在這四個動畫人物里面,咱們班喜歡哪個動畫人物最多?喜歡哪個動畫人物最少?你們想不想知道?

  師:那我們就來統(tǒng)計一下,咱們班喜歡這幾個動畫人物的情況。(板書課題)

  三、自主探究,體驗統(tǒng)計。

  1.引導學生收集。整理數據。

  在一年級,我們已經學習了統(tǒng)計的一些知識,知道了收集、記錄數據的一些方法。誰能說說都有些什么方法呢?(可以用畫圓形、正方形、打勾,或是用畫“正”字的方法統(tǒng)計……)

  現在我們要統(tǒng)計全班同學喜歡動畫人物的情況,選用哪種方法最快,哪種方法最好?老師給同學們提供一種方法,統(tǒng)計到哪個動畫人物,你喜歡你就站起來,坐著的同學數數一共有多少?一定要細心,不要多數、漏數。(全班討論)

  師:剛才記錄喜歡動畫人物情況的過程就叫“統(tǒng)計”(板書課題)我們把統(tǒng)計的數據填到表格中,這張表格就叫統(tǒng)計表,從這張表中我們可以知道喜歡各種動畫人物的人數,如果想一眼看出喜歡哪個動畫人物的人數多,喜歡哪個動畫人物的人數少,還可以整理成什么?

  生:……統(tǒng)計圖

  2.引導學生通過生成的數據,讓學生動手畫統(tǒng)計圖。

 、僬埻瑢W們先觀察手上的表格,想一想,每格代表幾?先標上數據。

 、趯W生動手制作統(tǒng)計圖。

  3.小結:當統(tǒng)計的數據較大時,我們可以用1格表示2個單位。

  4.根據畫好的統(tǒng)計圖回答問題。

 、購倪@個統(tǒng)計圖,我們知道了什么?

 、谀氵能提出什么問題?

 、奂偃缦麓挝覀儼嘁艅赢嬈,我們應該選擇放什么動畫片?

  四、應用實踐,鞏固新知。

 、購倪@個統(tǒng)計圖你知道了什么?

 、诩偃缒闶浅械慕浝,你打算怎樣進貨?

  五、暢談收獲、自我總結。

  小學數學教案2

  教學目標

  1、通過觀察和操作等活動,感受并能用自己的語言描述長方形、正方形的特征,能判斷一個圖形或物體的某一個面是不是長方形或正方形。

  2、通過觀察、測量等活動,在獲得直觀經驗的同時發(fā)展空間觀念。

  教學重點及難點

  重點:使學生掌握正方形和長方形的特征。

  難點:正方形和長方形特征的歸納總結。

  教學準備

  長方形紙片,正方形紙片,直尺1把,三角尺1塊,釘子板,橡皮筋。

  教學過程

  一、激情導入

  1.幻燈片播放正方形、長方形圖片,吸引興趣

  2.在生活中很多東西都是由正方形和長方形組成,你們通過觀察發(fā)現了什么:引發(fā)學生思考。

  二、實際操作,驗證猜想

  1、觀察 拿出長方形和正方形,猜猜它們有什么特點呢? 你有辦法證明自己的猜想是正確的嗎?同桌交流。

  2、操作驗證 (1)拿出自己的學具,用自己的辦法驗證。 (2)把自己的猜想和驗證向小組匯報。

  3、反饋 (1)對長方形的邊你有什么發(fā)現?相機板書。 你是怎樣證明的?(量、折、比等) 相機教學“對邊”。 指一指長方形的對邊在哪里,一個長方形有幾組對邊? 長的一條邊,請你給它起個名字,你會叫它什么?短的.一條邊呢? (2)對長方形的角你有什么發(fā)現?相機板書。 你是怎樣證明的?(量、折等) (3)正方形的邊你發(fā)現了什么?相機板書。 怎樣來證明? 正方形的邊你會叫它什么? (4)正方形的角你發(fā)現了什么?相機板書。 怎樣來證明?

  4、歸納 通過剛才的活動,你對長方形和正方形有了哪些新的認識?

  練習: 1、在釘子板上圍出一個長方形,再把這個長方形變成一個正方形,再說說它們的特點。

  2、在書上p64第7題的方格紙上畫一個長方形和一個正方形。 再說說小青菜提的問題。

  3、完成書上p64第4題。 先自己拼一拼,再與同桌交流一下。 (1)用6個一樣的小正方形,拼成一個長方形。 (2)用16個一樣的小正方形,拼成一個大正方形,再拼出幾個不同的長方形。

  4、思考:你能用一張長方形的紙折出一個最大的正方形嗎?

  三、課堂小結

  向同學們提問通過今天的學習有什么收獲。

  布置作業(yè)

  1.完成課后的習題

  2.把不理解的地方標畫在書上。

  小學數學教案3

  教材分析:

  “合理存款”是在教學完百分數的意義與納稅、折扣、利率等知識的基礎上安排的一節(jié)活動課。

  活動構成:

  1、明確問題。主要圍繞“媽媽要存款一萬元,供兒子六年后上大學用,怎樣存款收益?”這一問題展開,該問題共蘊含著三個關鍵的信息:本金、可存款年限及資金用途。

  2、收集信息。主要包括人民幣儲蓄存款利率、教育儲蓄存款可存的期限以及相應的利率,國債的購買及其利息的計算等。課前,學生可以通過去銀行咨詢以及查閱相關規(guī)定的方式獲得信息。

  3、設計方案。就是從收集到的信息中篩選出有價值的相關實用信息,設計出具體的、不同的儲蓄存款方案。

  4、選擇方案。即從上述各種可行性方案中選取收益的,化方案合理存款,并計算出到期時的總收入。教材這樣編排,旨在讓學生鞏固對儲蓄存款的認識,了解教育儲蓄以及國債利率的相關知識,并綜合運用這些知識解決實際問題,在學會與人合作、交流的同時,獲得運用數學知識解決問題的思考方法。

  活動目標:

  1、使學生鞏固對存款的認識,了解教育儲蓄及國債利率的有關知識。

  2、學習綜合運用儲蓄存款的相關知識解決實際問題。

  3、使學生認識到數學應用的廣泛性并培養(yǎng)學生的投資意識。

  活動重、難點:

  使學生能自主探索合理存款的收益問題的方法。

  學具準備:

  學生每人一臺計算器。

  一、舊知鋪墊,引入活動

  1、復習:楊晨用8000元一年期存款的利息買了一臺復讀機,這臺復讀機的價格是多少?

  8000×2.25%×1×(1—20%)=160元

  問:算式中,本金和利息各是多少元?2.25%、20%各表示什么?你是通過哪些渠道或方式了解到的?

  2、引入:把暫時不用的錢存入銀行,不僅可以支援國家建設,還可以讓本錢增值。存款的方式多種多樣,不同形式的存款,獲得的收益也會不一樣,F在有一個問題:媽媽準備給小靈存1萬元,供六年后上大學用,同學們計算分析一下,應該選擇哪種存款方式收益?為什么?

  二、合作學習,探究方案

  1、小組合作探究

  2、匯報交流

  預設:

  生1:選擇存款期限長的,這樣利息會高一些。

  生2:定期存款要考慮利息稅。

  生3:國債和教育儲蓄免征利息稅,都可以考慮。

  生4:國債的利率比教育儲蓄的'利率相對低一些,可以優(yōu)先考慮教育儲蓄。

  師:課本第111頁有兩個表格,請同學們再次發(fā)揮小組成員各自的聰明才智,按照你們的思路設計存款方案,看看哪些方案的存款利息較高。

  3、小組合作,設計方案

  4、每組交流一種方案,說說這種方案為什么取得的利息高而且合理。

  師:(根據匯報)看來每個小組都有自己的合理獲得利息的存款方式。根據大家的匯報,老師把各小組化的方案整理了一下,我們一起來看看。

  問:對比后,你有哪些想法?如何存款算是合理的?定期存款方案為什么不考慮了?

  學生各抒己見。

  師:通過探討,我們知道了存款有許多方式。在生活中,只要我們仔細研究,認真發(fā)現,就能獲取的方案,讓存款合理的獲利。

  三、活學活用,解決問題

  師:剛才同學們所設計的方案是六年后才取這筆錢的,F在,老師這里也有1萬元錢,這1萬元四年內不使用,四年后可能會隨時取出。請同學們?yōu)槔蠋熢O計一個存款方案,使方案獲益。

  1、學生分組討論,設計方案。

  2、學生匯報,學生評述。

  四、活動結束,暢談收獲

  1、這節(jié)課你有什么感受和收獲?

  2、你還有哪些需要?

  小學數學教案4

  教學目標:

  1.通過小組的合作學習活動,對分數有初步的認識,培養(yǎng)互助、合作的意識。

  2.在想一想、分一分、看一看、說一說的學習活動中,培養(yǎng)學生的觀察能力、動手操作能力和表達能力。

  3.進一步理解平均分的含義,初步認識分數,會讀、寫幾分之一,能用分數表示圖中一份占整體的幾分之一。

  教學過程:

  一、激發(fā)興趣,導入新課

  講述:老師想問同學們一個問題,在生活中,你分過東西嗎?分過什么?看來同學們都有分東西的經歷,那么你能幫幫他們嗎?請看屏幕。

 。ㄕn件演示兩名小朋友在分盤中4塊餅的情景圖。)從屏幕上你知道了什么?你能提一個什么數學問題?誰能解答?你是怎樣分的?我們把這種分法稱為什么分法?

  提問:如果盤中只剩1塊餅了,我也想把它平均分給兩個小朋友吃,那該怎么辦?(課件演示盤中只剩1塊餅的場景。)

  在生活中,我們常常會有碰到分得的結果不是“整個”的情況,同學們遇到過嗎?請說說。為了表示這樣的結果,我們需要認識一種新的數——分數。

  [評析:分食品是學生生活中經常遇到的事,教師就從學生的生活經驗和已有知識出發(fā),充分利用現代教學技術,再現生活中“分餅”的場景,讓學生從感性上認識了“平均”,為下面教學幾分之一的意義作了鋪墊,同時也讓學生懂得“我為什么要學習分數”變“要我學”為“我要學”。]

  二、手操作,自主獲取

  1.進一步認識1/2。

  (1)剛才,我們把這塊餅是怎樣分的?

  平均分成了幾份?這個小朋友吃了其中的幾份?那么我們就可以說這個小朋友吃了這塊餅的1/2。誰能學著老師的這樣說說另一個小朋友呢?為什么?

 。2)學生活動。

 、傩〗M組長那兒領取一個不同的圖形,試著折出它的1/2。并用斜線畫出來。

 、谛〗M交流討論:拿的是什么圖形?是怎樣得到這個圖形的1/2的?哪部分是這個圖形的1/2?

 、蹍R報成果。請拿長方形的同學展示:

  你知道了什么?發(fā)現了什么?

  [①拿的是長方形的紙;②都平均分成了2份;③陰影部分都占長方形的1/2。][(不同點:折法不同)]

  再展示正方形、圓和三角形。

  小結:無論是哪種圖形,你們都是怎樣得到它的1/2的?為什么要對折?,對折的目的是什么?陰影部分是這個圖形的1/2,你還不能知道什么?

 。2)鞏固練習一。課件出示:下面圖形的陰影部分能不能用1/2表示,為什么?

  通過這個練習,你知道了什么?

  [評析:以小組合作的形式,讓學生按要求折出不同圖形的1/2,這一環(huán)節(jié)的設計,為學生創(chuàng)設了主動參與學習活動的情境,提供了探究的材料,真正把學生推到了學習的主體地位。后面設計的鞏固練習,再次讓學生感受到分數的產生離不開平均分,幫助學生準確理解1/2的意思。]

  2.認識幾分之一。課件演示:將一圓平均分成3份的活動圖。請同學們仔細觀察這一幅圖,能用分數1/2表示嗎?你怎么知道它是平均分?平均分成了幾份?那么1份是這塊圓的`幾分之幾?誰能說說還有哪部分可能用1/3表示?讓同學們上來指指,說說。你還知什么?如果要得到這塊圓的1/4、1/8呢?

  3.通過活動認識幾分之一,并能比較大小。

  學生活動:(1)每個成員到組長那兒領取一個同樣大小的圓片,動手折一折,折出它的1/4、1/8,并把它的一份涂上斜線。

 。2)小組交流討論:把你們小組的成果和剛才折的圓的1/2放在一起比一比,你從中發(fā)現了什么?你們是怎樣比的?

  小結匯報:通過剛才的學習,你發(fā)現了什么?你對分數有了哪些認識?

  [評析:又給學生創(chuàng)造了自己動手畫畫、折折、拼拼、比比的機會,在比較中發(fā)現了1/2、1/4、1/8的不同特點及大小變化,通過動手操作、動口交流、動腦思考,發(fā)展了學生的思維能力,培養(yǎng)了學生的創(chuàng)新意識。]

  三、學分數的各部分名稱及讀、寫法

  對于分數同學們已經有一點了解,那么同學們想知道它各部分的名稱嗎?請同學們閱讀教材第100頁,并畫下重要的地方。

  1.匯報學習成果。

  2.既然同學們已經認識分數,那該怎樣寫“分數線”、“分母”和“分子”呢?

  3.同學們每人寫兩個(讀同桌聽,再讓他看看寫得對不對)。

  四、反饋練習,深化認識

  1.“想想做做”第1題、第2題、第3題。

 。1)先讓學生填一填;

 。2)再說說你在操作過程中想到了什么?

  2.“想想做做”第5題,學生弄清題意后獨立解決。

  3.“想想做做”第6題。

  (1)先讓學生仔細觀察和思考;

 。2)再組織學生交流。

  4.開放題:你能用幾分之一表達自己的生活實際嗎?請說一說。

  五、小結:今天同學們學得高興嗎?你有什么收獲?還有什么問題?分數還有許多奧秘,我們以后會繼續(xù)學習。

  總評:

  在本節(jié)課中,教師能夠根據“課標”的要求,準確把握教材的特點,并結合學生知識經驗和生活實際精心設計。

  教師首先讓學生聯(lián)系生活情境感知“把一塊餅平均分成2份,每份是它的1/2”,再有目的地放手讓學生用紙折一折、涂一涂,從然后引導學生小組合作、討論交流,使每個學生都有機會發(fā)表自己的觀點,從而獲得對分數的直觀認識,也領悟到了分數所表示的實際含義。同時還可以培養(yǎng)學生清楚地表達自己的想法,認真傾聽別人意見的習慣。整節(jié)課構思新穎、設計巧妙、步步深入、層層帶近,充分引導學生參與學習的過程,體現了教師主導作用和學生主體作用的緊密結合,使一堂死氣沉沉的概念課變得生動有趣。

  小學數學教案5

  教學目的:

  1、掌握兩步計算的正確計算方法

  2、初步體會計算的變化,培養(yǎng)和發(fā)展學生的口算和計算能力

  2、通過操作,培養(yǎng)學生數感和主動探索積極學習的精神

  重短難點:

  掌握計算順序

  教學過程:

  一、激趣導入

  課件出示小雞,這是什么?

  你小雞嗎?

  如果讓你來養(yǎng)小雞,你會怎樣做?

  二、合作探究

  小明家也養(yǎng)了小雞,咱們到他家去看看吧?

 。ǔ鍪菊n件)

  看圖上畫有什么?

  師:小明家是養(yǎng)雞專業(yè)戶,他們家養(yǎng)了很多雞,他的父母靠知識和科技養(yǎng)雞終于辦起了這個大型養(yǎng)雞場,小明今年才7歲,卻已經懂得了幫父母的'忙經常會幫著喂小雞。你瞧,(課件出示5只小雞,引導學生說出:小明喂了5只小雞)說說圖上畫有什么?

  課件動畫播放:又來了2只,現在呢?誰能說出圖意?

  為了區(qū)別先走的我們通常都用線劃掉來表示,師示范表示再次去掉可以用虛線框起來

  板書算式:8-2-2

  想一想:這題應該怎樣計算?

  小組討論后匯報解法。(若有生說先算2+2就把8-(2+2)的算式寫出來以之對比。

  2、練習:P73頁的做一做右圖

  獨立看圖,說出圖意

  三、練習:第74頁的第5至8題

  小學數學教案6

  一、學 科 小學數學

  二、課例名稱 小小商店

  三、執(zhí)教教師

  四、指導教師

  五、課 型 實踐活動課

  六、年 級 一年級

  七、教材版本 蘇教版《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

  八、教學設計

 。ㄒ唬┗顒幽繕

  1.通過購物的實踐活動,加深對人民幣的認識,進一步掌握人民幣換算及簡單計算。

  2.通過各種途徑了解商品價格,培養(yǎng)收集信息的能力及思維靈活性。

  3.在活動中體驗運用數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樂趣,增強與人合作,進行數學交流的意識,并滲透思想品德教育。

 。ǘ⿲W情分析

  這節(jié)課是以學生的購物經驗和已學的加、減計算和人民幣的有關知識為基礎開展的實踐活動課。針對一年級學生愛玩好動的心理特點,我把教室布置成小小商店,設置玩具柜、學習用品柜、食品柜, 讓所購物品更貼近生活實際。采用快樂教學法,讓學生置身真實的活動情境,運用角色扮演的活動形式,讓學生在玩中體會數學與生活的聯(lián)系。但是,一年級學生自制能力較弱,因此實際操作的難度相當大;顒拥挠行蚪M織就成為保障活動順利進行的關鍵。為此,特意設計了宣傳商品、招攬顧客、給顧客和售貨員提建議等環(huán)節(jié),目的是讓學生進一步明確自己在活動中應該怎樣做,并滲透文明購物的教育,力求營造一個有秩序又有意義的良好活動氛圍。

 。ㄈ┗顒訙蕚

  教師:總經理卡1個、經理卡和售貨員卡各3個、會員卡若干,課件1套,錢盒3個。布置一個小商店,設置玩具柜、學習用品柜、食品柜。

  學生:每人準備2-3件商品(玩具、學習用品、常見食品),了解物品價格,制作價格牌。準備若干模擬人民幣,自帶一個錢包。

  九、教學過程

 。ㄒ唬┱勗捯

  1.談話:今天老師給小朋友帶來了一組圖片,請你看看這是哪兒?你去過嗎?(多媒體展示超市圖片)

  指出:這是我們這兒最大的超市家得福,是購買物品的好去處。

  2.提問:每次去超市,你最喜歡哪個柜臺的東西?為什么?自己用錢買過哪些東西?

 。ǘ﹦(chuàng)辦商店

  1.布置柜臺

 。1)揭題:老師有個提議,我們也來開辦一個小小商店好嗎?

 。2)教師介紹柜臺,提出活動要求:先想好自己帶來的物品應該放在哪個柜臺出售,然后再放上去,還要把價格牌整齊地擺在商品前面。

 。3)學生布置柜臺,師生共同檢查擺放的是否合適并適時評價,表揚有條理分類擺放的學生。

  2.招聘員工

 。1)招聘售貨員

 、僬勗挘含F在每個柜臺上都擺放著商品,大家想買嗎?不過作為商店,好象還缺少點什么?

  教師毛遂自薦擔任小小商店總經理(掛卡),并提

  出現場招聘3名售貨員。指出作為合格售貨員要懂得算錢,將以答題形式來招聘。

 、诔鍪矩浖,學生介紹商品和價格。

 、壑v述規(guī)則:注意聽題,說開始才可以舉手搶答。

 、艹鍪究碱}一,學生搶答。

  追問:買這兩樣物品,付了一張10元和一張5元的,作為售貨員應該怎么做?

  根據答題情況,選出食品柜售貨員。(掛卡)

  出示考題二,學生答題。追問:如果你是售貨員,請問30元怎么找?選出玩具柜售貨員。

  出示考題三,同桌交流,指名答題,并讓一名學生擔任主考官,再提一個購物問題考核,選出學習用品柜售貨員。

 。2)招聘柜臺經理

 、龠^渡:為了保證小小商店經營順利,我還想招聘3名精明能干的柜臺經理負責管理。當然,經理也得經過考核,才能上崗。

 、诔鍪究碱}一,小組交流,指名匯報,任命玩具柜經理。

 、鄢鍪究碱}二,學生在小組里交流,組織反饋,形成解題策略,要想買的多,就要選價格便宜的商品買。聘任學習用品柜經理。

 、芸碱}三:食品柜經理以猜價格方式招聘。教師出示一盒巧克力,告訴學生價格藏在了背后,誰猜中了誰就勝出。

  (三)活動指南

  1.宣傳商品

  談話:經過兩輪競爭,工作人員已經全部到位,作為總經理,我宣布小小商店正式開業(yè)。ǘ嗝襟w演示開業(yè)場面,并播放喜慶音樂)

  引導小經理推銷自己的商品,招攬顧客。

  2.活動指導

 。1)采訪小經理:在你的管理中,想對你的顧客說些什么,或者有什么提醒他們注意的?

  適時進行文明購物的教育,提出活動建議:①要文明購物,注意排隊。②注意觀察,學習他人的購物經驗。③提前計劃,做好準備。④文明購物,會得到文明顧客標記和會員卡,下次購物優(yōu)惠。

 。2)小經理對售貨員提出要求和建議。

  適機教育售貨員要文明待客,檢查顧客付的錢是否正確,同時注意算好帳、找對錢。

  (四)模擬購物

  1.講述活動要求:大家購物時,我這個總經理隨時為你服務。我還有一個要求,請買好東西的顧客和小組同伴說說自己買東西的經過和感受,F在請工作人員站到自己的崗位,做好接待顧客的準備,各位小顧客拿上自己的錢包,排好隊到自己喜歡的柜臺購物吧!

  2.學生在歡快的音樂聲中自由購物。

  3.小顧客和各柜臺工作人員分別在小組里交流買(賣)東西的經過和感受。

  4.組織學生交流活動體驗。

  5.交流:你在購物時遇到了什么麻煩或問題嗎?你是怎樣解決的?誰還有什么好辦法?

  6.評選文明顧客,征求建議。

  表揚文明購物的顧客,指出:他們文明購物,值得我們學習。希望大家在公共場合都能做到講文明、有禮貌!

  引導小顧客評價小小商店的服務,并提出建議。

 。ㄎ澹┛偨Y延伸

  今天我們自己親手開辦了一個小小商店,并且開展了非常有意思的購銷活動,你們快樂嗎?回家后別忘了把這份快樂與爸爸、媽媽分享!以后,你們還可以做他們的小幫手,去幫他們買東西。

  十、課后反思

  數學實踐活動是數學課程標準中出現的一種新的課程形態(tài)。如何上出實踐活動課的數學味和活動味?本課做了有益的探索和嘗試。

  1.課內外學習相結合,創(chuàng)設開辦商店的完整情境,為學生創(chuàng)造親身實踐的機會。課外布置學生準備商品并通過不同方式調查價格,能使學生體驗到數學與生活的密切聯(lián)系,提高收集信息的'能力。課上,學生自己布置柜臺,能讓學生感受分類的好處,培養(yǎng)做事有條理的好習慣。通過布置柜臺、招聘員工、宣傳商品、模擬購物等環(huán)節(jié),讓學生親歷開辦商店的全過程,引導學生自主活動,培養(yǎng)實踐能力,學生成了數學學習的真正主人。

  2.合作交流,師生互動,體現實踐活動的特點,提高學生的數學應用意識。招聘活動實質上是為了提高學生在購物活動中的應用意識。學生為了競爭上崗,便會積極主動地想辦法解決購銷中的數學問題。而活動后充分利用學生購物后的愉悅心態(tài),及時組織交流,這實際上又是一場分享活動。同齡伙伴間無拘無束的交流,更能使他們獲得成就感,從而愛上數學活動,喜歡學數學。

  十一、課例點評

  綜觀這節(jié)課教學,教師能夠準確把握實踐活動課的課型,遵循一年級孩子愛動好玩的規(guī)律,模擬了真實而完整的活動情境,讓學生在玩中學,輕松愉快地完成了知識到能力的升華。具有如下幾個特色:

  1.在教學過程設計上,以活動為主線,把學數學變?yōu)樽鰯祵W。

  數學教學是數學活動的教學,是師生之間、學生之間交往互動與共同發(fā)展的過程。這是新形勢下的數學教學與傳統(tǒng)數學教學的本質區(qū)別。本課將創(chuàng)辦商店(布置柜臺、招聘售貨員和經理)活動指南(宣傳商品、給顧客和售貨員提建議)模擬購物(買賣商品)等幾個活動串連在一起,使整個教學過程形成一個動態(tài)的活動整體。在這動態(tài)的教學活動中,學生有了足夠的活動時間和空間?v觀整個教學活動,既有學生的觀察與思考(看考題解決問題競爭上崗),又有學生的操作與表述(模擬購物中顧客與售貨員的對話);既有小組的合作交流,又有學生個體的獨立思考;既有學生的自主探索,又有教師恰當的引導和點撥。整個教學活動形成一個師生之間、生生之間、組與組之間的立體交叉互動體。在這多維互動過程中,每個學生都得到了均等的參與機會,才能都得到了充分展示,體驗到了成功的快樂。

  2.在教材處理上緊密聯(lián)系實際,創(chuàng)造性地運用教材。

  本課設計充分體現了運用教材但不拘泥于教材,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的理念。將教材中貨架情境呈現問題,改成招聘員工的考題,從而使整節(jié)課的情境顯得完整而緊湊。同時,考題是精心設計的,在內容上結合學生實際進行了適當重組,在呈現形式上借助多媒體豐富的畫面、聲音等,動態(tài)呈現,更吸引學生。增加的猜價格形式,既考察了學生的數感,又貼合學生生活。幾個考題針對各個崗位設計,為學生后面開展活動做好孕伏。

  3.在課程目標的實施上關注情感、態(tài)度、價值觀的培養(yǎng),關注能力的形成。

  積極、向上的學習情感,良好的行為品質,對于一年級學生來說非常重要。綜觀整節(jié)課不難發(fā)現,師生完全是一種朋友式、伙伴式的合作關系,課堂氣氛是和諧寬松的。例如,你們的建議非常合理,我一定采納。謝謝你們。ň瞎轮x)教師溫馨的話語,對學生心靈是莫大的安慰和鼓勵。正是這樣的課堂,才保證了學生暢所欲言,迸發(fā)出創(chuàng)新火花。但是,和諧的教學氛圍,友好的師生關系不等于任其自由發(fā)展。俗語說,沒有規(guī)矩不成方圓。一年級學生自制能力和辨別能力較差,因此必要的常規(guī)訓練,良好習慣的養(yǎng)成也非常重要。所以課上許多看似不經意的細小環(huán)節(jié),實際上都是教師精心設計的。例如,為了使學生養(yǎng)成有條理的習慣,及時表揚分類擺放商品的學生;活動中適時進行文明購物教育等。這些細微環(huán)節(jié)的設計滲透了教師的一番良苦用心,正所謂細微之處見真情。

  小學數學教案7

  教學目標

  1.進一步理解采用法定計量單位的重要意義.

  2.復習長度、面積、體積、質量、時間單位.

  3.復習各種計量單位間的進率.

  教學重點

  指導同學匯總整理學過的計量單位,牢固掌握各種計量單位及單位間的進率.

  教學難點

  掌握各種計量單位的實際大小及進率,正確使用計量單位.

  教學步驟

  一、直接導入.

  提問導入:同學們,改革開放以來,我國采用了國際上通用的法定計量單位,你能說說這是為什么嗎?(同學自由回答)

  教師歸納:我國從1990年起廢除原來的計量單位,采用國際上通用的法定計量單位,目的是為了便于國際交流,擴大開放,不斷發(fā)展面向世界的外向型經濟.因此,我們要認真學好有關計量的知識.這節(jié)課我們整理和復習量的計量.(教師板書課題)

  二、歸納整理.

 。ㄒ唬﹩l(fā)同學回憶:我們學過了哪些量的計量?

  教師板書:

  長度 質量 時間

  面積

  體積(容積)

 。ǘ⿵土曢L度、面積、體積單位及進率.

  1.啟發(fā)同學回憶:已學過的長度單位有哪些?每個長度單位實際有多大?相鄰單位間的進率是多少?

  2.啟發(fā)同學回憶:已學過的面積單位有哪些?每個面積單位實際有多大?相鄰單位間

  的進率是多少?

  同學討論:相鄰面積單位之間的進率為什么都是100?

  師生歸納:面積單位是根據長度單位確定的,長度單位間的進率是10,面積單位間的進率就是100.

  3.啟發(fā)同學回憶:已學過的體積(容積)單位有哪些?相鄰單位間的進率是多少?

  同學思考:相鄰體積單位之間的進率為什么是1000?

  教師說明:面積單位體積(容積)單位都是依據長度單位確定的,長度單位間的進率是10,面積單位間的進率是100,體積(容積)單位間的進率是1000,要注意它們之間的聯(lián)系與區(qū)別,在實際計量時做到準確無誤.

  4.練習.

 。1)在( )里填上適當的'計量單位名稱.

  一枝鉛筆長176( ) 一個籃球場占地420( )

  一張課桌寬52( ) 一個火柴盒的體積是21( )

  一間教師的面積是48( ) 一種保溫瓶的容量是2( )

 。2)一個正方體的體積是1立方米,它的棱長是多少?它的每個面的面積是多少?

 。3)用棱長1厘米的小正方體木塊堆成一個棱長1分米的正方體,需要多少塊?把這些小正方體木塊排成一行,有多長?

  (三)復習質量單位.

  1.啟發(fā)同學回憶:學過的質量單位有哪些?它們之間的進率是多少?(并填寫下表)

  2.練習.

 、10麻袋大米約1( )

 、趌個雞蛋約6.5( )

 、1棵白菜約2.5( )

 、1名六年級同學體重是40( )

  小學數學教案8

  教材分析:

  這部分內容是在學生已學習百分數的意義,明確了百分數和分數、小數的聯(lián)系的基礎上進行教學的。由于百分數的計算通常是化成分數、小數來進行,而求百分率,又要把計算的結果化成百分數,所以學好這部分內容就為后面學習百分數的計算和應用打下基礎。

  學情分析:

  由于百分數、小數、分數這三者之間有著密切的聯(lián)系,所以學生對百分數與小數之間的互化不難掌握,學生可以利用自己原有的'知識思考怎樣互化,再歸納出互化的方法。

  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

  學會百分數與小數互化的方法;能正確地較熟練地進行百分數與小數的互化。

  過程與方法

  通過自學、討論與交流等學習活動,理解百分數與小數互化的方法。

  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

  積極參與百分數與小數互化的學習活動,體驗互化方法的多樣性,并獲得成功體驗。

  教學重點:

  理解百分數與小數互化方法。

  教學難點:

  在學生掌握百分數與小數基本轉化規(guī)律的基礎上,如何引導學生通過觀察分析、概括,掌握它們互化的簡便方法。

  教學方法:

  合作學習法。

  教學流程:

  一、復習引入

  1、師:上節(jié)課我們研究了分數的意義和寫法,你能說幾個百分數嗎?誰能聯(lián)系生活實際說幾個百分數?

  2、把下面各數改寫成百分數。

  3、把下面的分數化成小數,小數化成分數。

  0.45=1.2=0.6=

  二、導入新課

  根據分數與小數化成互化關系,請同學們猜測一下,百分數與小數也能互化嗎?是的,百分數與小數也能互化。在生產生活中,為了簡便,經常需要把小數或分數化成百分數,或者把百分數化成小數或分數。這節(jié)課我們就探究百分數和小數的互化方法,并能正確熟練的進行互化。(板書課題:百分數和小數的互化)探索新知。

  1、認真閱讀課本80。

  例1:小數化百分數認真看書觀察每一步轉化的過程,重點看1.4和0.123每一步的過程。然后學生交流改寫結果。注意讓學生說說方法,如:是怎樣把一位小數1.4改寫成百分數的?1.4是一位小數,寫成分母是100的分數時,小數的位數不夠你是怎么處理的?改寫的依據是什么?

  2、總結方法。

  師:除了把小數轉化為分數再轉化為百分數的方法外,你還有更快捷的方法嗎?學生組內交流,明確結論:把小數改寫成百分數,只要把小數點向右移動兩位,同時在后面添上百分號。小數點向右移2位,添上%(同時板書:小數百分數)

  3、填空:小數化百分數,先把小數轉化成()數,再把分數轉化成分。

  4、把小數化成百分數、0.45=0.60.125=2.5=指名學生板演,并說說化的方法。重點弄清每一步為什么要這樣做。讓學生進一步觀察算式看從小數到百分數的轉化小數點是如何變化的?為什么?練習:書上第80

  5、認真看課本80頁自學。

  例2:百分數化為小數。

  6、如果反過來把百分數直接改寫成小數,又是怎樣的呢?你還能說說嗎?小組合作交流得出:把百分數改寫成小數,只要去掉百分號,同時把小數點向左移動兩位)

  7、出示例2:把27%、135%化成小數。

  師:請學生從右往左觀察例1中三個例子,想一想把百分數化成小數應該怎樣做?請同學們試一試。(學生板演)讓學生用一般的方法轉化后匯報。

  師:觀察百分數數和化成的小數,想一想怎樣能很快地把百分數化成小數?并讓學生說說怎樣移動小數點?教師進行評價,引導驗證規(guī)律。去掉%,小數點向左移2(同時板書百分數小數)

  8、把百分數化成小數12%180%=指名學生板演,并說說化的方法。重點弄清每一步為什么要這樣做。讓學生進一步觀察算式看從百分數到小數的轉化小數點是如何變化的?為什么?練習:書上80

  三、課時小結

  向大家介紹一下今天你掌握了什么新知識?學得輕松嗎?是用什么方法學的?

  四、作業(yè)

  完成相應的練習冊。

  小學數學教案9

  復習教學目標:

  一、知識與技能:

  1、通過復習,鞏固所學的計數單位和相鄰兩個單位之間的進率,掌握數位順序表,能正確地讀寫大數,掌握改寫和省略的方法。

  2、進一步培養(yǎng)學生的數感。過程與方法:使學生參與復習的全過程,通過合作交流等活動,使學生形成知識網絡。

  二、情感、態(tài)度和價值觀:培養(yǎng)學生的反思意識和合作精神。

  重難點:

  重點:數的概念、讀寫數的方法、改寫和省略的方法。

  難點:數中間和末尾有0的讀寫法、用四舍五入法求近似數。

  教具準備:

  題卡

  教學過程:

  一、復習整理:

  1、本節(jié)課對“多位數的認識”這部分知識進行整理和復習。板書課題:復習多位數的認識。

  2、打開數學書看第一單元的內容,看看本單元都學習了哪些內容?哪個小組愿意匯報你們組的交流情況?老師指導并歸納,總結在黑板上。

  問:你認為本單元哪些內容比較難?你最容易出錯?

  二、復習知識點。

  1、復習數位順序表。

  1)什么叫數位、計數單位、數級?

  2)每相鄰兩個計數單位之間有什么關系?10個一萬是十萬10個十萬是一百萬10個一百萬是一千萬10個一千萬是一億。

  3)每相鄰的兩個計數單位之間的進率都是十,這種計數方法叫十進制計數法。

  4)自然數的認識表示物體個數的1、2、3、4、5、6、7、8、9、10、11……都是自然數,一個物體也沒有,用0表示,0也是自然數。

  問:

  1、最小的自然數是幾?有沒有最大的自然數?自然數的個數是無限的還是有限的`?

  2、多位數的讀寫法的方法是什么?

  3、改寫和省略的方法是什么?

  4、如何比較數的大?

  三、練習內容。

  1、讀出下面各數。4231579、30050082、3960400000、7000700070、700300009、267400XX0、315400000、50708000000。

  2、寫出下面各數三千零三萬三百零三、一千零五十萬四千零二十、二十億零七百六十八、三百一十億七千零八萬三千零四十。

  3、改寫成以萬做單位的數。80000、9000000、47000000、XXXX0。

  4、改寫成以億做單位的數。325600000000、480000000005、求近似數。

  1)16483520、9528641、799000、380800、8396000(省略萬后面的尾數)。

  2)2709546312、983536478、89970804758(省略億后面的尾數)。

  5、比較大小1650010○16500100;350020○530020;2509200○2509000;6309607○670630。

  6、用6、3、8、9和5個0按要求寫出九位數。

  1)最大的數。

  2)最小的數。

  3)一個0都不讀的數。

  4)只讀出一個0的數。

  5)要讀出2個0的數。

  6)約等于3億的數。

  7)約等于10億的數。

  四、這節(jié)課復習了什么?還有什么問題?

  五、作業(yè):練習二十一1、2、3

  小學數學教案10

  一、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掌握多位數減法連續(xù)退位的算理,能熟練使用此算理正確計算被減數中間有0或末尾兩位都是0的多位數減法。

  過程與方法:通過小組討論發(fā)現被減數中間位置有0的多位數減法運算的算理的過程,感受由猜想到驗證的數學探究方法。

  情感態(tài)度價值觀:收獲通過合作與探究自主解決數學問題的成就感,增強數學學習的信心。

  二、教學重難點

  重點:被減數中間有0或末尾兩位都是0的多位數減法的算理

  難點:被減數中間有0或末尾兩位都是0的多位數減法的算理、多位數減法的驗證

  三、教學過程

  1、創(chuàng)設情境,復習導入

  同學們昨天晚上都看浙江衛(wèi)視的《跑男》了么?大家最喜歡哪位明星呢?

  老師昨天在網上看到了喜歡他們的觀眾人數。其中,喜歡鄧超的有413人,喜歡Baby的有379人,喜歡李晨的有158人。你們能快速幫老師算出來喜歡Baby的人比喜歡李晨的人多多少個么?喜歡鄧超的人又比喜歡李晨的人多多少呢?

  師生互動:同學們可能較快算出379-158=221,413-158=225的結果,在引導學生回顧上一節(jié)課學習的多位數減法中的不退位減及退位減。

  提問1:哪位同學能站起來說一下221是如何得出的么?

  提問2:哪位同學能說一下225又是怎么算的呢?

  2、提出原理

  這一節(jié)課,我們繼續(xù)來學習一下幾種特別的多位數減法(板書多位數減法)

  老師還看到,喜歡陳赫的人有403人,大家能用同樣的辦法告訴老師喜歡陳赫的人比喜歡李晨的人多多少呢?同學們前后四人結為一組一起來討論一下,3分鐘過后老師請小組代表上臺發(fā)言。

  提問1:老師看到有的小組在討論時按照原來的'方法,數位對齊,從個位減起,哪一位不夠減向前退一當十時遇到了困難。3不夠減向前退1時,發(fā)現十位是0,沒法退了,那怎么辦呢?

  師生互動:引導學生討論得出十位是0沒法退1當10時,再繼續(xù)向前一位退1當10,此時十位變成了10,拿去1給個位,個位變成了13,13減8余5,十位剩9,減5余4,百位退1后剩3,減1余2,所以403-158=245。

  追問1:哪位同學能說一下403-158在計算時和我們前面學習到的多位數減法有什么相同點又有什么不同點呢?

  師生互動:引導學生得出,在被減數中間有0時,個位不夠減應該連續(xù)向前退1進行兩次。

  追問2:同學們能否用學習過的方法來檢驗一下我們的結果是否正確呢?

  預設一:158+245=403

  預設二:403-245=158

  3、講解原理

  提問:同學們思考一下,在什么情況下才需要連續(xù)退位呢?

  師生互動:引導學生得出在被減數中間有0時需要連續(xù)退位。

  4、應用原理

  提問:現在老師還知道喜歡祖藍的人最多了,總共有500人,大家能快速算出喜歡祖藍的人比喜歡李晨的人多多少么?

  追問:哪位同學能說一下他發(fā)現了什么呢?

  師生互動:引導學生得出被減數末尾兩位都為0時,也是需要連續(xù)退位的。

  5、小結作業(yè)

  提問:同學們通過本節(jié)課都學到了哪些有用的知識呢?

  作業(yè):同學們課下自己編一道中間有0的被減數的減法題目,回家考考我們的爸爸媽媽,看看他們是否和我們一樣聰明呢?

  小學數學教案11

  教學目標

  1、結合具體情境和實踐活動,了解圓錐的體積或容積的含義。進一步體會物體體積和容積的含義。

  2、經歷“類比猜想一一驗證說明”的探索圓錐體積計算方法的過程。掌握圓錐體積的計算方法,能正確的計算圓錐的體積,并解決一些簡單的實際問題。

  3、培養(yǎng)學生的自主探究的能力和小組合作學習的能力。

  教學重難點、關鍵

  重點:圓錐的體積計算。

  難點:理解圓錐體積與圓柱體積的關系。

  關鍵:經歷實驗活動,在活動中探索并發(fā)現其中的規(guī)律。

  教具準備

  等底等高的圓柱體和圓錐體、沙子等,多媒體課件。

  教學過程

  一、情境導入

  1、師:同學們,夏天到了,美美冷飲店正在舉行冰淇淋促銷活動,推出兩款冰淇淋:

  4元 / 杯 1元 / 杯

  2、師:老師還了解到這圓柱和圓錐是等底等高的。師:如果你現在有4元錢想去買冰淇淋的話,你認為買哪一種比較劃算?

  a學生思考后同桌互相交流

  b指名匯報:

  今天我們就一起來學習:圓錐的體積。(板書課題)

  出示目標

  本節(jié)課我們的目標是:(出示)

  理解圓錐體積的計算公式推導過程,并掌握圓錐的體積計算公式,能利用公式解決實際問題。

  學生齊讀。師:從大家響亮的聲音中,老師相信你們肯定能學好。下面讓自學指導引領我們自學。

  二、學習指導

  認真看課本第41頁的例2,理解圓錐的體積推導過程,思考:

  1、等底等高的圓柱和圓錐的體積有什么關系?

  2、圓錐的體積計算公式是什么?用字母如何表示?

  ( 8分鐘后對子之間相互交流,如有疑問小組內交流)

  師:用——畫出重點內容,用?表示出不懂的地方。比誰自學最認真,坐姿最端正,自學效果最好。下面自學競賽開始!

  三、自學共探:

  1、看一看(自學探究)

  生認真地看書自學,師巡視,督促人人認真地看書。

  2、議一議(合作交流)

  針對自學探究中的問題先對子交流,還不能解決的問題可以小組討論。

  教師在學生合作交流時巡視,觀察小組交流情況,對合作不太好的`小組給以幫助和提醒,促使每個組及組員都能積極參與到合作交流活動中。

  3.說一說(匯報展示自學指導中的三個問題))

  師:下面,我們比一比哪個小組展示得精彩,能為自己的小組爭光添彩。用抽簽的方式來決定你們組所展示的問題。

  (學生匯報時有不足或不準確的地方老師或其他成員可以及時給予補充,在各組展示之后,其他小組給與評價。)

  小組派代表來展示合作交流的成果和意見, 最后師再做借助課件總結。

  今天你們通過動手操作,合作交流,實驗驗證,推導出圓錐體積的計算公式,同學們之間的合作是愈來愈默契了,老師真為你們感到高興。老師這里有幾道練習題,敢不敢來試一試?(出示)

  四、學情展示

  1、等底等高的圓柱和圓錐的體積有什么關系?

  2、圓錐的體積計算公式是什么?用字母如何表示?

  小學數學教案12

  一、現場購物,體驗成功。

  談話:我們已經了解有關購物知識,現在我們一起到小小商店去購買自己需要的東西。

  教師可以選定一部分學生扮演的售貨員,其余的扮演顧客。讓學生根據自己的'需要,利用人民幣購買商品。在活動過程中,要讓買賣雙方互相檢查對方在進行人民幣計算時有沒有發(fā)生錯誤。例如,顧客要檢查售貨員有沒有找錯零錢,售貨員則要檢查顧客所付出的錢數;顒又校绻l(fā)現自己解決不了的問題,可以和其他同學商量、討論。教師一方面要注意觀察學生提出了哪些問題,是怎樣解決的;另一方面要在學生碰到困難時給予適當的幫助和提示。

  二、匯報討論,活動總結。

  活動結束后,組織學生進行匯報,并對出現問題進行討論。

  (1)匯報一下活動中提出了哪些問題或遇到了哪些問題,都是怎樣解決的。讓大家討論一下。這種解決問題方法是不是的?

  (2)你原有多少錢?買了哪些物品?一共用了多少錢?現在還剩多少錢?判斷一下算得對嗎?

  (3)請小售貨員匯報結果:一共賣出多少東西?收入多少錢?

  三、實踐平臺,拓展提高。

  紅紅到超市買東西,他付給營業(yè)員50元的人民幣,營業(yè)員找給他5元錢,請你說一說他可能買了下面哪幾樣東西?

  汽車38元飛機5元沙灘玩具10元布娃娃30元手電筒2元紙扇3元

  教學反思:

  小學數學教案13

  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結合具體情境理解一個數乘分數的意義就是“求一個數的幾分之幾是多少”。

  過程與方法:通過組織學生進行遷移、類推、歸納、交流等數學活動,培養(yǎng)學生的類推、歸納能力。

  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通過一個數乘以分數應用的廣泛性事例,對學生進行學習目的性教育,激發(fā)學生學習動機和興趣。

  教學重點:

  使學生理解分數乘整數的意義,掌握分數乘整數的計算方法。

  教學難點:

  推導算理,總結法則。

  教學準備:

  根據例題制作的掛圖、投影片或多媒體課件。

  教學過程:

  【新知探究】

  一、探索一個數乘分數的意義

  教學例2(課件出示情景圖)

  (1)師:根據提供的信息你能提出什么問題?該怎樣計算?說說你的想法。

  預設1:求3桶共多少升?就是求3個12L的和是多少。

  預設2:還可以說成求12L的3倍是多少。

  預設3:單位量×數量=總量,所以12×3=36(L)。

  (2)師:我們再來看這個問題,你能列出算式嗎?(學生思考,自主列式。)

  (3)出示第2小題

  (4)師:依據單位量×數量=總量,你還能提出類似的問題并解決嗎?(學生練習,交流。)

  歸納小結:在這里,我們依據單位量×數量=總量的.關系式可以得出:一個數乘幾分之幾表示的是求這個數的幾分之幾是多少。

  【設計意圖:尊重學生,培養(yǎng)學生的學習探索能力是很重要的。本節(jié)課的教學除了有之前所學分數的意義作為基礎之外,學生還在前一課時明確了整數乘分數可以用來表示一個數的幾分之幾是多少,因此在本堂課中完全可以放手讓學生們自己去思考、學習、嘗試,教師只要起到一定的點撥作用就可以了!

  2、鞏固練習,強化新知

  例2“做一做”

  小學數學教案14

  【教學內容】

  本課內容在教材第92-93頁。具體教學內容包括:學習事情的確定性和不確定性。

  【教材分析】

  《拋硬幣》是北師大版數學實驗教材二年級上冊的內容。本節(jié)課以拋硬幣游戲活動將學生引入可能性問題的學習,讓學生在有趣的游戲中體會事件發(fā)生的可能性,感受事件發(fā)生的確定性及不確定性。

  【設計理念】

  對數學的認識要從數學活動的親身實踐中去體驗,數學學習要給學生充分的從事活動的空間,數學活動要建立在學生原有的認識和生活經驗基礎上。基于以上的認識,本節(jié)課力圖通過創(chuàng)設貼近學生生活、有趣的活動情境,讓學生在猜測、實驗、驗證、交流等活動中親身經歷對不確定現象的探索與體驗過程,積累活動經驗,從而建立對不確定現象的初步認識,并從中獲得積極的情感體驗,感受數學的魅力。

  【教學目標】

  知識目標:

  1、在拋硬幣、摸球等游戲活動中,體會事件發(fā)生的可能性,并進一步體會到事件的確定性和不確定性。

  2、初步學會用“一定”、“可能”、“不可能”。

  技能目標:

 。薄⑼ㄟ^對日常生活事件確定性的描述,提高學生對生活現象的分析和判斷力。

 。、經歷猜測、實驗、驗證等探索過程,加強學生對有在猜測的運用。

  情感目標:

  1、養(yǎng)成尊重事實的科學探索精神、合作意識,初步形成統(tǒng)計意識。

 。病⒍嘟o學生一些動手的機會,讓學生在探究學習中體驗學習數學的樂趣。

  【教學重點】

  懂得有些事情一定會發(fā)生、有些事情不一定會發(fā)生、有些事情一定不會發(fā)生。

  【教學難點】

  體會事件發(fā)生的可能性。

  【教學準備】

  教師準備:

 。薄ⅰ    準備硬幣、三個盒子、乒乓球數個。

  2、     制作轉盤。

 。场ⅰ    課件

  學生準備:數個硬幣

  【教學時間】

 。闭n時

  【教學突破點】

  利用大量游戲,盡可能根據日常生活中的事例去猜測,充分地給學生提供猜測、實驗、探索、驗證的時間。

  【教學過程】

一、創(chuàng)設情景、激趣揭題

 。、借助課件,把學生帶入生活現場:

 。1)、六一兒童節(jié),淘氣、笑笑兩個好朋友高興地參加學校組織的游藝活動。淘氣說:我們先玩小貓釣魚吧! 。笑笑說:我們還是先去盲人擊鼓吧。兩個好朋友的意見不一致,到底該聽誰的呢?這時淘氣說:“我們拋硬幣決定吧。如果正面朝上,就先去玩小貓釣魚;如果反面朝上,就先去盲人擊鼓!

  (2)、足球場上,甲乙兩個球隊即將比賽,雙方的場地如何確定呢?裁判拿出一枚硬幣,向空中一拋。

  師:在生活中經常出現這樣的情況,遇到這樣的情況人們常常用拋硬幣的方法做決定。

  引發(fā)問題:為什么用拋硬幣的方法做決定呢?這樣公平嗎?

  二、扶放結合,探究新知

 。ㄒ唬佊矌艑嶒灮顒,探討可能性問題

  1、猜測:硬幣落下后哪一面會朝上?

  生:正面朝上。

  生:反面朝上。

  生:可能正面朝上,也可能反面朝上。

  2、實驗探索:

  小組活動:同學們以4人小組開展拋硬幣實驗活動,每人拋5次,(每組共拋20次)拋前可先進行猜測,結果在實驗單上作好統(tǒng)計。

  3、全班研討

 。1)交流實驗結果:

  生:正面12次,反面8次。

  生:正面 10次,反面10次。

  生:正面 9次, 反面11次。

  ……

  (2)討論:在游戲中你發(fā)現了什么?

  生:我發(fā)現硬幣落地,有時正面朝上,有時反面朝上。

  生:我發(fā)現猜的時候,有的時候猜對,有的時候猜錯。

  師:為什么?

  生:因為硬幣正面、反面都有可能朝上,沒拋之前,是不知道的。

  (3)小結:

  拋硬幣,硬幣落下后可能正面朝上,也可能反面朝上。(板書:可能)

  (二)、猜謎語活動:承上啟下

  淘氣、笑笑拋硬幣,結果反面朝上,按約定兩人先去猜謎語,笑笑邀請同學們一起猜謎語。師出示幾個簡單的的謎語讓學生猜。

  (三)、摸球抽獎活動:進一步體驗不確定與確定現象

  師:同學們謎語猜對了,獲得一次抽獎機會。

  獎品:白球(幸運星) 黃球(智慧星) 紅球(勇敢星)

  1、幸運抽獎,感受不確定現象

  愿望:你最想得到哪種獎品?

  觀察:放到抽獎箱中的球。

  (老師當著學生將3個白球、3個黃球放入抽獎箱)

  預測:你能得到你最喜歡的獎品嗎?

  生:我想得到幸運星,我覺得我有可能得到,也可能得不到。

  生:我想得到智慧星,我覺得我有可能得到。

  生:我想得到勇敢星,我覺得我不可能得到。

  ……

  驗證:同學們在小組進行摸球抽獎游戲進行驗證。

  統(tǒng)計:師生共同統(tǒng)計摸球情況

  討論:

  (1)、為什么有的同學摸中黃球,有的同學卻摸中白球呢?

  生:因為箱子里有白球,也有黃球。所以可能摸到白球,也可能摸到黃球。

  (2)、為什么沒有一個同學摸到紅球呢?

  生:箱子里沒有紅球,不可能摸到紅球。(板書:不可能)

  2、開心抽獎,感受事件的確定性

  老師想得到智慧星,你們猜老師可以得到嗎?(生猜可能得到,也可能得不到。)老師在另一個抽獎箱里摸球,結果真的'摸到一個黃球。學生在下面叫起來:“老師運氣真好”。這時老師請剛才想得到智慧星而沒有抽到的同學到講臺上一一摸球,結果全都摸到黃球,同學們露出不解的神情。

  師:請同學們想一想為什么在這個箱子里每次都能摸到黃球?猜一猜盒子里裝著什么顏色的球?

  生:都是黃球。

  老師當著同學們的面把盒子里的球到出來,果真全是黃球。

  師:盒子里全是黃球,摸出來的一定是黃球,不可能摸到其他的球。

  (板書:一定)

  3、智慧抽獎:綜合運用

  淘氣最喜歡智慧星,笑笑最喜歡幸運星,你有辦法使淘氣、笑笑一定

  能得到他們最喜歡的獎品嗎?

  生:笑笑在3號箱里抽,一定可以抽到幸運星。

  師:為什么?

  生:3號箱子里全部都是白球,抽出來的一定是白球。

  生:淘氣在1號箱子里抽,一定抽出黃球,就可以得到他喜歡的智慧星。

  師:為什么不在2號箱子里抽呢?

  生:2號箱子里有白球,也有黃球,抽出來的可能是白球,也可能是黃球。

  三、反饋矯正、落實雙基

  1 連一連

  課件依次展示:淘氣、機靈狗、笑笑摸球圖。

  師:大家都認識他們,他們在干什么呀?他們都從自己的盒子里面摸出一個球會是什么顏色呢?請大家根據每個盒子里的球分析、判斷,再在書上第93頁連一連。

  2溝通生活,內化認識

  想一想

  出示課件:漂亮的房子里面有10只可愛的小鴨,它們想觀看5只小白兔和5只小灰兔的拔河比賽。

 、俜孔永锩孀叱鰜淼囊欢ㄊ恰    ,不可能是    。

 、诒荣惤Y果可能哪隊會贏,為什么?

  小學數學教案15

  何謂信息技術與小學數學教學的整合呢?筆者認為就是通過學科課程把信息技術與小學數學教學有機地結合起來,將信息技術與小學數學的教與學融為一體,對教學內容、教學方式進行有效改進,最大限度地提高教學質量。筆者根據自己的實踐淺談對信息技術與小學數學教學整合的體會。

  與教學內容整合

  《義務教育數學課程標準》中指出:數學學習內容應當是現實的、有意義的、富有挑戰(zhàn)性的。正如數學家華羅庚曾經說過,對數學產生枯燥乏味、神秘難懂的印象的主要原因就是其脫離實際。信息技術的引入和廣泛應用,無疑是為數學教學內容注入了時代活水,它可以為學生提供豐富的教學資源,可以極大限度地突破書本是唯一學習資源的限制,利用各種相關資源來豐富封閉的孤立的課堂,最大限度地擴充教學知識量,使學生跳出只學課本內容的局限性,從而開闊視野,發(fā)散思維。信息技術能將多姿多彩的生活情景帶入課堂,創(chuàng)設虛擬的真實情境,體現生活數學的教學理念。信息技術能將漫長的數學發(fā)展史、最新的現代科學成果帶入課堂,激發(fā)學生努力學習的內在動機,也能將書本上沒有介紹的最新信息呈現給學生,豐富學生的'學習資源,使其變成學生寶貴的精神財富。

  當然,由于信息技術與數學整合尚處于初級階段,學生的信息水平低,計算機操作不夠熟練,學生對所需信息的獲取分析能力還比較差。基于此,在課前教師可將相關資源作一些整理,保存在文件夾下或學校局域網絡上,讓學生訪問該文件夾或網站去獲取有用信息。隨著學生信息水平的逐漸提高,可為學生提供網址、搜索引擎等,讓學生通過Internet到資源庫中去搜集素材。

  與教學方式整合

  所謂“信息技術與教學方式的整合”,其核心就是把現代教育技術融入到小學數學學科的教學中去。整合,不是簡單地將信息技術作為一種教學手段與傳統(tǒng)的教學手段相疊加,不是僅僅使用幾張幻燈片、用一用實物投影,而是讓信息技術真正地為教學服務,實現學生的學習過程交互化。運用信算技術和網絡平臺,構建一個無時空限制的數學大課堂。

  在反饋方面,信息技術與數學的整合課比數學的常規(guī)課堂更有著無與倫比的優(yōu)勢。例如,在《有余數的除法》一節(jié)課教學時,在課堂練習時,計算機可以將正確、錯誤的評價以及提示、指導、建議等信息及時反饋給學生。對學生的不同解題過程,通過網絡在屏幕顯示,起到了交互作用。這樣不僅使學生很快地了解自己的學習情況,加深學習體驗,而且教師也可從中獲得教學反饋信息,及時采取補救措施,實現真正意義上的分層教學和個性化教學。

  不僅如此,教師還可以利用計算機及時反饋的優(yōu)點,激起學生追求成功的欲望,讓學生體驗和享受成功的快樂。在教學中,計算機將學生的學習情況及時反饋給學生,如填空、判斷、選擇題型,學生回答正確,計算機可以馬上亮出答案,并會對學生進行表揚。這不僅讓學生能及時了解自己的學習情況,還時時激勵他們認真動腦,使他們養(yǎng)成嚴謹的學習態(tài)度。正是在這樣一種氛圍中,學生才樂于學,敢于學,會學,從而體驗成功快樂,樹立成功意識。

  總之,信息技術與小學數學教學整合,優(yōu)化了教學內容和數學教學過程,有效地化枯燥為趣味、化抽象為具體、化難為易,不僅使教師教得輕松,而且使學生學得愉快。

  小學數學教案16

  一、旋轉與平移

  第1課時

  教學目標:

  1、通過操作、觀察、交流等活動,經歷認識旋轉、平移現象的過程。

  2、結合實例,初步感知旋轉、平移現象。在對物體旋轉、平移運動探索的過程中,發(fā)展初步的空間觀念。

  3、感受數學與日常生活的密切聯(lián)系,體驗數學活動的樂趣。

  教學重點:認識旋轉、平移現象。

  教學過程:

  一、認識旋轉現象。

  (一)做風車:

  1、指導學生動手用正方形彩紙做風車。

  2、讓學生將自己親手制作的風車玩一玩。觀察風車轉動的情形,說說風車轉動有什么特點。學生在小組討論。

  3、全班交流,使學生了解風車是繞一個點或一個軸轉動的,說明風車的轉動就是旋轉。

 。ǘ┱f一說:

  根據學生的生活經驗,可直接鼓勵學生聯(lián)系生活實際,說出在生活中見過哪些旋轉現象。

  二、認識平移現象。

 。ㄒ唬┳鲆蛔觯

  1、在教師的帶領下,師生共同操作。

  2、讓學生交流自己取書、推書的動作。

  3、討論:

  取書、推書的動作以及書的移動有什么特點?

  使學生了解書是沿一個方向做平移運動。

 。ǘ┱f一說:

  1、先讓學生觀察教材中的事例,說出平移現象。

  2、引導學生聯(lián)系生活實際,說一說在生活中還看到過哪些平移現象。

  三、練一練:

  第1題:鼓勵學生用多種方式做平移、旋轉動作。

  第2題:給學生充分的'觀察、交流空間。

  第3題:先讓同桌討論,再全班交流。先讓學生指出事物的運動情況,再說出哪些是平移現象,哪些是旋轉現象。重點了解學生用不同的符號表示的情況。

  四、作業(yè):課本第4頁的第4題。

  教學隨筆:

  第2課時

  教學目標:

  1、結合操作活動,經歷認識圖形平移和在方格紙上畫平移圖形的過程。

  2、能在方格紙上畫出一個簡單圖形沿水平方向、豎直方向平移后的圖形。

  3、在探索簡單圖形平移的過程中,發(fā)展空間觀念。

  教學重難點:在方格紙上畫出簡單圖形沿水平方向、豎直方向平移后的圖形。

  教學過程:

  一、在方格紙上移動圖形(課本第5頁的做一做):

  1、指導學生邊操作、邊交流。

  先讓學生把紙片放在方格紙的中間位置,再把紙片向右平移5個方格,然后交流平移的過程、方法、結果。通過交流使學生了解把一個圖形平移幾個方格,只要看圖形一條邊平移的格數即可。

  2、將紙片從A處向下平移到C,方法同上。重點了解學生平移的方向和位置是否正確。

  3、想一想:把紙片從A處向左平移到D的位置,紙片平移了幾個方格?

  讓學生自己平移,再說一說平移的距離。

  二、試一試:

  做課本第5頁的試一試。

  1、出示問題,讓學生自己試著畫,再交流。

  2、鼓勵學生畫出其他平移后的圖形。

  三、練一練:

  課本第6頁的練一練。

  第1題:師生一起邊討論,邊填空。

  第2題:鼓勵學生探索、交流不同的平移路線。

  第3題:先共同判斷,再涂色。讓學生說一說另一個虛線圖是向右平移幾個方格后得到的。

  第4題:鼓勵學生自己確定平移的方向和距離,并分別畫出平移后的圖形。交流時,讓學生說出平移的方向和移動了幾個格。

  教學隨筆:

  二、除法

  第1課時

  教學目標:

  1、結合購書問題,經歷自主探索三位數除以一位數商兩位數的除法的計算方法的過程。

  2、能正確計算三位數除以一位數商兩位數的除法,會進行驗算。

  3、鼓勵學生積極參與學習活動,并愿意與他人交流自己的算法。

  教學重、難點:正確計算三位數除以一位數商兩位數的除法,并進行驗算。

  教學過程:

  一、談話引入。

  二、新授:

  1、出示課本第8頁的題。

 。1)讓學生觀察情境圖,說說了解到了哪些信息。

  (2)師提問:能買多少本《趣味數學》?

  (3)學生列出算式后嘗試解答。

  (4)交流學生的解決方法。重點使學生學習口算方法。如,把15個十平均分成5份,每份是3個十,即150÷5=30;也可以這樣想,因為5×30=150,所以150÷5=30。

  (5)師提出:150元能買多少本《科普讀物》?

  (6)師生先討論:150÷6能直接用口訣計算嗎?然后共同完成豎式計算。重點幫助學生理解商“2”要寫在十位上的算理。

  三、議一議:怎樣檢驗算得對不對呢?

  啟發(fā)學生聯(lián)系生活實際和學過的“單價×數量=總價”的數量關系式,想到檢驗的方法。讓學生了解用商乘除數的方法可以檢驗除法算得對不對。

  四、練一練:

  第1題:弄清題意后,讓學生計算。教師注意檢查學生豎式的書寫方法。

  第2題:學生獨立完成。教師重點檢查學生豎式的書寫情況。交流時,讓學生說說自己驗算的情況。

  第3題:在進行練習的同時,對學生進行保護益鳥的教育。

  教學隨筆:

  第2課時

  教學目標:

  1、結合月餅裝盒問題,經歷自主探索三位數除以一位數有余數除法的計算方法的過程。

  2、正確計算三位數除以一位數有余數的除法,會進行驗算。

  3、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感受數學運算的準確性和計算結果在生活中應用的現實性。

  教學重點:探索三位數除以一位數有余數除法的計算方法。

  教學難點:正確計算三位數除以一位數有余數的除法,會進行驗算。

  小學數學教案17

  教學目標:

  1、通過圖片提供的信息讓學生提出問題并解決問題,在理解的基礎上掌握兩位數減兩位數(不退位)的計算方法。

  2、探索并掌握兩位數減兩位數(不退位)減法的計算方法,體會算法的多樣化。

  3、讓學生幫助別人提出問題、解決問題,感受助人為樂的樂趣,體驗解決問題的成功喜悅,增強學生學習數學的信心和興趣。

  教學重、難點:

  學會兩位數減兩位數(不退位)計算的口算筆算的方法。

  教學用具:

  課件動物圖形

  教學過程:

  一、創(chuàng)設情景,激趣導入

  師:小朋友們喜歡參加各種活動嗎?小動物也喜歡參加活動。瞧,貓頭鷹先生把小動物請到了一起,開一個動物聯(lián)歡會。你們看誰來了?(出示課件

  動物聯(lián)歡會)這么多動物參加的聯(lián)歡會一定很有趣。小天使遠遠地看見小動物們都來到了這里,她也趕來參加聯(lián)歡會。可是貓頭鷹卻說:“要參加沒問題,但要做對我出的題,如果錯了那就不能參加。”到底是什么題呢?我們一起來看一看!按髞砹32只,梅花鹿來了11只,老虎來了58只,大雁來了45只。嘿嘿,小天使,你能提出什么問題?還要解決問題喲!”小天使很為難,想了一會兒說:“還是請小朋友來幫幫我,好嗎?”

  師:小朋友們,你們愿不愿幫助小天使?

  二、自主探索,感悟新知

  1、定向觀察,提出問題

  師:看了這幅畫面,你能提出什么問題?

  (學生從不同的角度提出不同的問題,培養(yǎng)了學生的觀察能力和問題意識。學生提出的有些問題可以引導學生只接口答,較難的問題可以放在問題口袋里,以后再探究。教師及時板書,使學生樹立了信心,獲得成功的體驗,激發(fā)了探究愿望。)

  2、嘗試解決,探究算法

 。1)、師:小朋友們,你們真棒,提出了這么多的問題。但是還要幫小天使解決這些問題呀。怎么樣,有沒有信心?

 、賻煟何覀兿葋斫鉀Q第一個問題吧。(袋鼠比梅花鹿多幾只?)

  這個問題該怎樣呢?(32—11)

 、趲煟32—11怎樣計算呢?請小朋友們在小組中商量一下。

 。ㄔ谛〗M合作的過程中自主探索算法,使算法多樣化,同時感受合作學習的樂趣,培養(yǎng)學生的合作意識)

  ③師:哪個小組愿意把你們組的算法說給大家聽聽?

  師:剛才同學們說了這么多種方法,你喜歡哪一種?為什么?

 。▽W生在聽了這些方法后會有一些自己的看法,讓學生說出自己的`看法,便于教師指導學生更好的使用自己喜歡的方法)

 。2)師:第二個問題你能用自己喜歡的方法來解決嗎?(老虎比袋鼠多幾只?)自己試一試。

 。▽W生在小組合作的解決問題后,自己試著獨立完成,可以使學生鞏固算法,也可以形成學生自己的計算路徑)

 。3)師:為了讓小天使早點參加動物們的聯(lián)歡會,剩下的問題我們以自己喜歡的、最快的方式把它解決掉吧。

  (4)師:啊,同學們都做對了。小朋友們通過自己的努力幫小天使渡過了難關,真了不起!小天使感謝小朋友們這么熱心的幫她,所以就用魔術棒一指,獎給同學們一部有趣的動畫片。我們下課看還是現在看?好吧,那我們就一起來欣賞這部動畫片吧!

 。ㄟ@樣既表揚了學生,使學生有一種成就感,又讓學生在高興之余放松了自己。)

  三、鞏固應用

  師:聯(lián)歡會開完了,小動物們都高興的回家了?墒怯辛恍〈笤趺匆舱也坏阶约旱募伊耍麄兟犝f小朋友們都是助人為樂的好孩子,所以就請小朋友們幫他們找到自己的家。小朋友們可以嗎?(出示練習圖)每個同學都是聰明的孩子,都能幫小袋鼠找到家。

 。▽W生在以有經驗的基礎上,進一步的鞏固新知。同時可以幫助學生由筆算減法進一步提升到口算)

  四、課堂小結

  師:小朋友們都是愛幫助別人的好孩子,在幫助別人的同時也學到了許多數學知識。你高興么?為什么?

  教學反思:

  本節(jié)課的教學設計從學生已有的知識和生活經驗出發(fā),根據兒童年齡特點,設計了一系列的生動有趣的故事情節(jié),讓學生在有趣的故事中自己提出問題并解決問題,學生的學習興趣濃厚,熱情高漲。自己發(fā)現——了解——試用每一種計算方法,目的是從小就培養(yǎng)學生“多種選優(yōu),擇優(yōu)而用”的科學研究態(tài)度。學生自己提出的問題也有興趣去解決。同時當學生自己創(chuàng)造的算法被肯定時,他們幼小的心靈所萌發(fā)出的自我價值、學習信心、主動挑戰(zhàn)意識等不也是課堂教學的成功所在嗎?我認為這些才是提倡算法多樣化乃至教學改革的真諦。

  小學數學教案18

  教學內容

  課本12頁練一練第1、2題;課本11頁練一練第3-4題。

  教學目標

  1熟悉5的乘法口訣,用口訣解決實際問題。

  2學生區(qū)別乘法與加法的含義,加強對乘法意義的理解。

  3學會看圖列乘法算式,培養(yǎng)學生的符號意識。

  教學重難點

  鞏固5的乘法口訣,進一步理解乘法的意義

  教學方法

  合作交流

  教學準備

  圖片若干個、實物展示臺。

  教學過程

  一、復習

  1、把口訣補充完整。

  二五()五六()三五()五五()五七()

  五九()五八()一五()

  老師出示題目,學生口答。

  2、看口訣說算式。

  利用學生補充完整的口訣讓學生看口訣說算式,如:二五一十2×5=105×2=10。

  二、口算比賽

  1、引導學生觀察圖,提高學生練習的興趣。

  師:小猴最愛吃什么水果?

  生:小猴最愛吃桃子!

  師:是啊,你們看(指導學生看圖),這兩只小猴都很想吃到梯子上面的桃子,可是,必須計算完梯子上的乘法算式。你能幫幫它們嗎?同桌兩個同學相互比賽,比一比誰能幫助小猴順利地吃到桃子。

  2、學生同桌之間相互比賽。

  3、同桌相互交流、評議、訂正。

  4、學生反饋,反饋時,盡量讓錯誤的學生說一說用哪句口訣求積。

  三、解決問題

  1、課本11頁練一練第4題。

  (1)學生看圖,獨立完成。

 。2)交流反饋,說說自己是怎樣填的,為什么這樣填?

  引導學生說出:一個盤子有5個杯子,3個盤子就是3個5,一共有15個杯子;一件衣服需要5個扣子,4件衣服就是4個5,一共需要20粒扣子。

  2、課本12頁練一練的第1題。

  (1)學生獨立觀察圖,根據圖列出算式。

 。2)集體交流反饋。

  第1幅圖可以橫著看,也可豎著看。5×3=15或3×5=15。

  第2幅圖學生有的用加法計算,如3+5=8(人),前排人數加后排人數或男生人數加女生人數。有的學生會把4人或2人分成一組,用乘法4×2或2×4計算。

  (學生只要寫出結果是8的算式都是對的,教師要引導學生說出算式所表示的意義。)

 。3)兩幅圖的`對比。

  師:第一幅圖和第二幅圖有什么不同?

  生:第一幅圖每排小朋友都是5個,而第二幅圖兩排小朋友的人數不一樣多。

  師:正因為這樣,第一幅圖我們可以直接用乘法來算,而第二幅圖兩排人數不一樣,我們要先分,分成每份一樣多,才能用乘法來解決。

  3、拓展練習

  教師出示3組圖片,每組5個。問:能用乘法計算出一共有多少個圓片嗎?

  生:3×5=15或5×3=15。

  教師再出示另外3組圓片,一組4個,一組3個,一組5個。問:求一共有多少個圓片,可以直接用乘法計算嗎?

  生:不能。

  師:為什么?

  生:因為每組圓片不一樣多。

  師:同學們能想個辦法,使每組圓片一樣多嗎?

 。ㄒ龑W生小組討論)

  生:把5個圓片移1個圓片給3個圓片,這樣每組都是4個圓片。就可以用乘法計算:4×3=12。

  師:大家真會動腦筋,可見用乘法來求總和的時候,每份的個數要一樣多才行。

  四、鞏固練習

  課本11頁,練一練第3題;13頁練一練的第2題。

  學生獨立完成,然后交流反饋。在比較大小時,教師可以引導學生把算式進行比較。

  五、教學萬花筒

  師:看看數學萬花筒給大家介紹了什么數學知識?

 。▽W生獨立閱讀,集體交流。)

  師:看后有什么收獲和感想?

  生1:乘法口訣的作用可真大。

  生2:我們的祖先可真聰明。

  師:是啊,只要每人都肯動腦筋,都能想出許多解決問題的好辦法來。

  六、作業(yè)

  選用課時作業(yè)設計

  小學數學教案19

  教學目標:

  1、學生經歷探索日常生活中各種有規(guī)律的現象,初步體會和認識這種現象和其中的簡單規(guī)律,并能將這種認識應用到解決簡單的實際問題之中,感受數學與生活的廣泛聯(lián)系。

  2、觀察、猜測、操作、驗證以及與他人交流等活動,培養(yǎng)學生用數學眼光觀察周圍事物,激發(fā)學生對數學問題的好奇心,發(fā)展學生的數學思考。

  3、同伴合作,自己動手,結合各自的生活經驗,展現聰明才智,體驗數學學習的樂趣。

  教學重點:

  認識并能找出圖形或數字的變化規(guī)律。

  教學難點:

  發(fā)現并創(chuàng)造出有新意的排列規(guī)律,培養(yǎng)學生的交流意識和創(chuàng)新意識。

  教學準備:

  多媒體課件,有規(guī)律和無規(guī)律圖形兩組,紅色圓形、黃色三角形、藍色正方形各10個。

  教學流程:

  一、在"猜一猜"中感知規(guī)律

  1、師:請小朋友猜一猜下一個是什么圖形?

 。1)先出示沒有規(guī)律的一組

  (2)再出示有規(guī)律的一組。

  師:為什么你們第一組猜不到,而第二組能夠猜到?

  2、板書課題:找規(guī)律

  (根據兒童愛猜的心理,首先讓學生猜沒有規(guī)律的圖形,學生猜不準,接著讓學生猜有順序的圖形(即有規(guī)律),學生一片高興,這樣有意識地按規(guī)律呈現,讓學生對比猜測中意會,積累感性經驗,從而初步感知規(guī)律。這樣的設計,從學生角度出發(fā),充分地調動起學生的學習動機和學習興趣,正確把握學生的起點,給學生的學習提供了思考、嘗試的機會,在猜想中感知規(guī)律存在的同時,初步感知了規(guī)律的價值。)

  二、探究中發(fā)現規(guī)律

  1、師:(指著有規(guī)律一組的圖形)那這組有什么規(guī)律呢?

  生:都是按三角形、圓形、正方形,再三角形、圓形、正方形……這樣的規(guī)律排列的。

  師:你是從形狀上來觀察的。如果給它們分分組的話,分到哪里好?

 。ń處熯呎f邊板書:1、1、1、1、1、1、1、1、1)

  2、小結:小朋友真厲害,發(fā)現了這組圖形不僅在形狀、顏色上有規(guī)律,而且在數量上也是有規(guī)律的。

 。ㄔ谶@個教學過程中,我始終不滿足于學生作淺層的.規(guī)律描述,而是不斷地促使學生對同一個生活原型,即具有一定規(guī)律的圖案進行觀察和提煉,從不同角度獲取里面隱含著的數學信息和規(guī)律,并加以符號化,使學生對這組規(guī)律的認識經歷了"感官描述(具體的形狀、顏色)----文字表述(它們都是一種一個的)----符號表達(數學語言)"的不斷數學化的過程,因而使并非具有鮮明數學特色的內容的教學過程具有了濃厚的數學味。)

  3、師:如果給你一些,你能擺出其他的規(guī)律嗎?先自己獨立思考一下,再小組進行交流。 1小組合作擺規(guī)律。

  2展示學生作品:△○○□□□△○○□□□△○○□□□

  師:說說它的規(guī)律與剛才的有什么不同?

  (學生從形狀、顏色、數量上表達規(guī)律。)

  師:誰能用自己的動作表現上面的規(guī)律?

  (生上臺表演)

  師:看來動作中也有規(guī)律。

  (依次展示其他小組的學生作品,學生互相間評價,提問和介紹擺的規(guī)律。)

  (讓學生動手擺學具,在獨立思考的基礎上進行小組合作,拼擺出規(guī)律的圖案。這樣,學生

  的思維就能更好的發(fā)散,創(chuàng)設出更多、更復雜的規(guī)律,培養(yǎng)了他們的大膽創(chuàng)新意識,這個環(huán)節(jié)體現了新標準"玩中學、做中學"的新理念。)

  4、解密碼:老師這兒有一組有規(guī)律的密碼,它的開頭是1、3,你猜接下來是什么?(學生動手寫下來。)

  生1:1、3、5、7、9、……

  生2:1、3、1、3、1、3、……

  生3:1、3、6、10、15、……

  生4:1、3、7、13、21、……

  生5:1、3、4、7、11、18、……

  展示學生的作品,并說說其中的規(guī)律。

 。ㄔO計"解密碼"這一環(huán)節(jié),很自然地將學生從具體圖形中發(fā)現規(guī)律,升華到數字排列的規(guī)律,這是一個從具體圖形抽象到數的過程,促使他們完成對知識的理性概括。)

  三、在創(chuàng)造中理解規(guī)律

  師:圖形有規(guī)律,動作有規(guī)律,數字的排列也有規(guī)律,那你還能創(chuàng)造出一些規(guī)律嗎?你可以用筆寫下規(guī)律,也可以用水彩筆畫規(guī)律,也可以用動作或聲音表示規(guī)律,看看誰創(chuàng)造的規(guī)律多一些、美一些?

  生1:上中下上中下上中下……

  生2:abcabcabcabc……

  生3:快樂快樂快樂……

  ……

 。ㄗ寣W生用動作、聲音或畫畫等等來創(chuàng)造規(guī)律,讓各個層面的孩子都有展示的空間,讓孩子們意識到規(guī)律是在圖畫、聲音、動作、顏色等多方面存在的,是很奇妙的,同時也加深了對規(guī)律的理解。)

  四、在生活中尋找規(guī)律

  師:在我們生活中有沒有這樣的規(guī)律呢?

  (課件演示:家具裝飾、古文物、少數民族的服飾、項鏈、跳舞的小朋友……學生被眼前的美麗圖案吸引住,不時發(fā)出"啊"的聲音。)

  師:美嗎?為什么會美?

  師:看來規(guī)律不僅可以告訴我們接下來的圖形或數字是什么,還可以給我們美的享受,我們生活中就因為有了規(guī)律,我們的生活才會如此美麗,生活中還藏著許多有規(guī)律的事物,期待小朋友更多地發(fā)現。

  (本課的教學沒有停留于尋找規(guī)律和創(chuàng)設規(guī)律上,而是適時引導學生回到生活,尋找和欣賞日常生活中的類似規(guī)律。使學生從規(guī)律之美感受數學之美,獲得靈活性的思維磨煉。)板書設計:

  找規(guī)律

  △○□△○○□○△

  △○□△○□△○□

  1、1、1、1、1、1、1、1、1、

  △○○□□□△○○□□□△○○□□□

  1、2、3、1、2、3、1、2、3……

  1、3、5、7、9……

  1、3、1、3、1、3、……

  1、3、6、10、15、……

  1、3、7、13、21、……

  1、3、4、7、11、18…

  小學數學教案20

  活動過程:

  一、引題

  1、師:小朋友,歡迎你們來到快樂數學大本營,我是快樂數學欄目主持人——小問號。我們欄目的口號是:快樂數學,快樂無限!我們現在大聲的把口號喊出來:快樂數學,快樂無限!ye!首先我要向你們介紹今天的三個方隊,貼有米老鼠的是米老鼠隊,歡迎你們!貼有唐老鴨的是唐老鴨隊,歡迎你們!貼有小熊的是小熊隊,歡迎你們!米老鼠、唐老鴨、小熊都很喜歡吃水果,今天我為你們準備了許多的水果,你們想要得到水果嗎?那我們馬上進入快樂數學第一關。

  二、快樂數學第一關。

  1、師:第一關:必答題。三個方隊的每一位選手都要回答一道題目,每答對一題,獎勵一個水果。答錯不獎勵也不懲罰。但要自己獨立回答。得到水果的選手,要自己拿起水果貼到自己隊的英雄榜上?茨且魂牭乃麄數最多。現在請各隊的一號選手答題。

  2、師:答題開始。請聽題3+3=?(教師請三位選手輪流回答)幼兒:3+3=6師:(出示正確答案)回答正確,某某和某某得到水果獎勵。

  3、師:現在請各隊的二號選手答題。(依次進行)

  小結:第一關六輪必答題結束,我們來關注各隊的水果得數,某某隊得到幾個水果,可以用數字幾來表示?(教師板書)小朋友看哪個隊的水果個數最多?米老鼠隊現在暫時領先,但唐老鴨和小熊也不要氣餒,在后面的環(huán)節(jié)里,你們還有機會,F在我們進入今天的第二個環(huán)節(jié)——快樂數學,第二關。Ye!

  三、快樂數學第二關。

  1、師:第二關“我說你來算”。今天我?guī)砹艘粡垐D片,我給它編了一段話,請你算一算,我的圖上有幾只小動物?(花園里有兩只蝴蝶,又飛來兩只蝴蝶,一共有幾只蝴蝶?)小朋友請你算一算。

  2、我這里還有一張圖片,誰能象我一樣給它編一段話,讓我來算一算。

 。1)、幼兒自由討論,請幼兒口述。

 。2)、教師完整講述,并板書:2+3=5

  3、我這里有三張圖片,每個方隊一張,請你們把圖片編成一段話,把答案悄悄地放在心里。

  4、挑戰(zhàn)開始:米老鼠隊可以選擇唐老鴨隊和小熊隊當中的一隊接受挑戰(zhàn)。師:你們選誰?唐老鴨隊接受挑戰(zhàn),請聽題。(唐老鴨隊可以是任意隊員答題。答題是否正確由挑戰(zhàn)隊判斷,答對拍三下,答錯拍一下。)恭喜唐老鴨隊得到一個水果,F在請?zhí)评哮嗞牫鲱}。

  5、小結:在第二關中,三隊編的都很好,我給三個方隊都加上一個水果。我們再來關注各隊的水果個數。(表揚第一名,鼓勵其他隊)

  四、快樂數學,第三關。

  1、第三關,搶答題。我出示圖片,你們用數字算出來。比如:這張圖片你回怎么算:(2+3=5)對!我們就用這種方法來算。

  2、我請每隊的數字6當隊長,請隊長那出凳子后面的樂器當搶答器,當我那出圖片說:搶答開始。注意:隊長必須在我說開始之后才能敲響搶答器。好!準備!搶答開始。

  3、小結:搶答環(huán)節(jié)米老鼠隊幾個水果?唐老鴨隊幾個水果?小熊隊幾個水果?

  五、統(tǒng)計

  1、三關過后,我們來看各隊的水果得數。(幼兒唱數,教師統(tǒng)計)某某隊得到水果最多,某某隊和某某隊水果也很多。米老鼠、唐老鴨還有小熊非常高興,給我們送來了禮花,我們一起慶祝一下(教師打出禮花)跳起來吧!

  2、結束:現在我們到教室里繼續(xù)慶祝。(帶幼兒離開活動室)

  幼兒園大班數學教案:排隊

  經驗時常告訴我們,做事要提前做好準備。幼兒園的老師都希望自己講的課學生們愛聽,能學習的更好,大部分老師為了讓學生學的更好都會事先準備好教案,教案可以幫助學生更好地進入課堂環(huán)境中來。幼兒園教案的內容具體要怎樣寫呢?為了讓您在使用時更加簡單方便,下面是小編整理的“幼兒園大班數學教案:排隊”,歡迎閱讀,希望您能夠喜歡并分享!

  活動目標:

  1、通過將花片進行分類、排列、記錄,積極探索、分析討論感知物體的大小、數量與排列長短的關系。

  2、激發(fā)幼兒學習數學的興趣,發(fā)展幼兒的邏輯思維能力。

  活動準備:

  學具:

  1、幼兒人手一份雙面操作板和積塑(大、中、小各十個)。

  2、記號筆人手一支。

  3、同樣長度即時貼兩條。

  教具:1、示范用操作板兩份。

  2、小橘子、大蘋果各一個。

  活動過程:

  1、導入活動,出示花片引起幼兒興趣。

  師:看,這里有什么?(花片)

  2、第一次探索活動:感知數量相同、大小不一的花片,排列長短不一樣。

  (1)教師講解操作要領。

  師:請你們幫忙做件事,給這些花片分分家,排排隊。

  出示操作卡正面提問:

  猜猜,第一條線上排什么?

  第二、第三條線上呢?

  師:排的時候要從紅線開始,一個靠著一個,讓它們站在線上。三排全排完了,不要收,把數字記在后面的格子里。

 。2)幼兒操作,用花片在紙板上排隊。

  (3)幼兒講述排列結果,并討論“為什么都是十個,隊伍卻不一樣長呢?”

 。ㄒ驗樾』ㄆ,所以排得最短;因為大花片大,所以排得最長;因為中花片不大也不小,所以排的隊伍不長也不短。)

  (4)小結:相同數量的花片,花片越小排列越短;花片越大排列越長。

  3、第二次探索活動:感知大小不一的花片,排列長短相同時,數量不同。

  (1)觀察紙板另一面,提問:

  看看紙板上的三條線怎么樣?(一樣長)

  如果在這三條一樣長的線上排隊,想想,用的花片的數量會不會一樣多?(一樣;不一樣)

  (2)交代探索要求,幼兒操作,尋求答案。

  師:請你們用不同的花片分別在三條一樣長的線上排列,看看它們的數量到底會不會一樣多呢?

  (3)幼兒講述操作結果。

 。ú灰粯佣啵』ㄆ玫.最多,大花片用的最少。)

 。4)討論:為什么排一樣長的隊伍時,小花片用的最多,大花片用的最少?

 。5)小結:隊伍一樣長時,小花片用的數量多,大花片用的數量少。

  4、結合生活實際,進一步感知大小、數量與排列長短的關系。

  (1)出示橘子和蘋果提問:

  如果用相同數量橘子和蘋果排隊,誰的隊伍長?誰的隊伍短?為什么?

  (橘子小,排的隊伍長;蘋果大,排的隊伍短。)

  讓它們排一樣長的隊伍,橘子和蘋果誰用的多?為什么?

  小結:隊伍一樣長時,大的蘋果用的數量少,小的橘子用的數量多。

  (2)師幼游戲“走鋼絲”。

  老師和一幼兒走“鋼絲”,全體幼兒分成兩組分別為老師和幼兒點數步子。

  師:“從起點線處腳跟對腳尖走到終點線,大家?guī)椭鴶禂涤昧藥撞??/p>

  討論:為什么老師用的步子少,小朋友用的多呢?

  小結:走一樣長的“鋼絲”,老師腳大,用的步子少,小朋友腳小,用的步子多。

  師:讓我們把今天的許多新發(fā)現、學會的新本領告訴其他的小朋友吧!

【小學數學教案】相關文章:

小學數學教案10-27

[精選]小學數學教案08-10

小學數學教案(精選)08-14

小學數學教案07-09

小學數學教案05-26

小學數學教案05-30

小學數學教案【實用】08-07

【熱】小學數學教案08-12

小學數學數學教案11-13

人教版小學數學教案11-02

工布江达县| 诸暨市| 体育| 余姚市| 汾西县| 新邵县| 慈溪市| 湖州市| 萝北县| 军事| 垦利县| 灵山县| 浦县| 浮梁县| 禄劝| 襄垣县| 阳春市| 灵璧县| 盐山县| 靖西县| 泰顺县| 镇坪县| 政和县| 堆龙德庆县| 丁青县| 确山县| 柘城县| 广东省| 旅游| 从化市| 砀山县| 通化市| 天长市| 上高县| 广德县| 黎城县| 金沙县| 金溪县| 兴安盟| 壤塘县| 从化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