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臨床護理實習報告(精選7篇)
隨著個人的素質不斷提高,報告的適用范圍越來越廣泛,要注意報告在寫作時具有一定的格式。那么報告應該怎么寫才合適呢?以下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臨床護理實習報告,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臨床護理實習報告 1
專業(yè):護理 實習醫(yī)院:天津醫(yī)科大學總醫(yī)院 班級:08組合班
姓名:xx 學號:XX 成績:
(一) 護理評估
1、 患者的一般情況:
姓名:xx 民族:漢
性別:男 婚姻:已婚
年齡73 文化程度:大學畢業(yè)
職業(yè):教師 入院時間:XX年10月21日
2、健康史:30年前曾患胸膜炎 6年前患腦干梗塞 否認高血壓 冠心病 糖尿病 肝炎 結核感染病史否認手術外傷史 輸血史 家族遺傳病史 過敏史:對磺胺藥物過敏。
3、身體狀況:患者入院前15天查體時發(fā)現左上肺腫物,患者自述無明顯胸悶憋氣胸痛等癥狀,咳嗽咳痰較前無明顯變化為白色黏痰,無痰中帶血,遂就診于我院門診,行胸ct平掃視左上肺腫物為進一步治療9/6收入我院。
4、實驗室檢查及其他檢查:
術前檢查:8/6 胸ct示:左上肺葉腫物、左肺門增大
9/6 x光示 左中上肺腫物 、雙肺紋理增多
10/6 spect未見典型骨轉移
11/6 顱腦mri未見確切轉移灶
12/6 腹部b超超聲心動未見異常
14/6 胸增強ct 左肺上葉腫物考慮惡性腫瘤性病變并縱膈內淋巴結轉移
實驗室檢查:25/6 左上肺葉中央型鱗狀細胞癌低分化 侵及胸膜 支氣管及淋巴結未見轉移
15/7痰培養(yǎng) 銅綠假單胞菌(+++)
26/7 血常規(guī)、肝腎功回報: hb 98g/l 110-160 g/l alb 32g/l 35-55 g/l ga2+ 2.07mmol/l
血氣分析加電解質: ph 7.44 pco2 51mmhg pco2 77mmhg na﹢133mmol/l k+ 4.5 mmol/l ga2+ 1.19mmol/l glu 6.0 mmol/l beb 9.0 mmol/l sao2 96%
。ǘ 護理診斷
術前:
1.焦慮:評估焦慮程度,告知患者疾病的發(fā)病機制,消除其緊張情緒,并轉移注意力盡量做好患者和家屬的思想工作,保證治療與護理工作順利進行。向患者解釋開胸置管的必要性和重要性,同時針對患者不同的心態(tài),做好詳細的術前健康教育;介紹同種疾病康復者與患者直接交談,使患者有個良好的心態(tài)接受手術;講解戒煙、咳嗽、預防肺部感染的重要性,以取得患者的主動配合。
2.呼吸功能受阻:遵醫(yī)囑使用霧化吸入沐舒坦化痰,特子社復抗炎治療。術前指導患者進行有效呼吸功能的鍛煉,是防止肺部感染,促進肺復張的重要措施之一。方法如下:指導患者進行緩慢吸氣直到擴張,然后緩慢呼氣,重復10次/min左右,3~5次/d,每次以患者能耐受為宜。
術后:
1. 有感染的危險:已遵醫(yī)囑給予伊曲康唑抗真菌。
2. 咳痰費力:遵醫(yī)囑霧化吸入,沐舒坦化痰。
3. 防止并發(fā)癥產生:囑患者保持呼吸道通暢,即使清除呼吸道分泌物,協(xié)助患者翻身拍背,鼓勵其有效咳嗽,密切觀察體溫及血常規(guī)的變化。
4. 胸腔閉式引流的護理:a.嚴格無菌操作下,預防感染,保持系統(tǒng)密閉性,防止氣體進入胸腔。b.保持引流通暢,患者采取半坐臥位,避免引流管受壓,扭曲,滑脫,堵塞,密切觀察水注的波動幅度在4~6cm,并協(xié)助病人深呼吸,咳嗽適當床上運動。c.評估胸腔情況,嚴密觀察引流液顏色,單位時間內的引流量及性質。
(三) 護理目標
短期目標:滿足患者的基本生理需要。
長期目標:患者恢復健康,可獨立進行日常生理需要。
。ㄋ模 護理措施
術前護理:
1、心理護理:做好術前宣教,多數患者得知患了肺癌后失去了生活的勇氣,得知病情后產生恐懼、悲觀的心理,擔心手術效果,患者情緒波動大、厭世心理,此期心理護理的.重點是采取防范措施,為了增強患者對護士的信任感,消除或減輕患者的焦慮和恐懼心理,我們開展了術前護理宣教,對患者的情緒和心理特點,護理人員要同情、安慰患者,耐心做好解釋工作,語言要親切,態(tài)度和藹可親,講解手術方式、注意事項,術后可能出現的不適及對應方法,樹立戰(zhàn)勝疾病的信心。使患者保持良好的心理狀態(tài)接受手術。
2、術前準備:協(xié)助患者及時完成術前相應檢查,胸部ct、胸片、b超、心電圖、肝、腎功能檢查、交叉配血、藥物過敏試驗,抽血做血常規(guī)、血型、電解質、輸血前五項等,手術前1天常規(guī)手術野備皮、術晨,更衣、禁食、禁水。
3、術前指導呼吸系統(tǒng)訓練:向家屬和患者講解呼吸功能的重要性以及可能出現的并發(fā)癥,從而取得患者的積極配合,深呼吸訓練2~3次/日,10~15分鐘/次,應根據患者的具體情況而定。讓患者進行有效的咳嗽和咳痰,反復練習深呼吸和屏氣,胸及腹部突然用力,使胸內壓升高咳嗽后使氣體或痰快速咳出,或練習吹氣球,吹氣球也是促進肺復張的一種方法。鼓勵患者吹氣球促使肺部膨脹,方法是先要深深地吸氣,然后縮唇緩慢用力吹氣,如此反復進行深呼吸鍛煉,有利于將痰液排除。
患者于XX.6.21在全麻下行左側開胸探查術 左上肺葉切除 縱膈淋巴結清掃 左側胸腔閉式引流術 術中失血150ml 并給予相應護理措施如下:
1、患者于當日12:15返還sicu 給予心電、呼吸、血壓、血氧監(jiān)護,氣管插管接呼吸機simv模式輔助呼吸,保留上、下胸腔閉式引流,續(xù)接負壓吸引有效引液為血性。保留尿管接無菌袋q1h開放。于23:40拔除氣管插管,給予面罩吸氧5l/分,行霧化吸入及口腔護理,預防呼吸道粘膜水腫,給予沐舒坦化痰治療,泰能抗感染治療 洛賽克抑酸保護胃粘膜治療及靜脈補液治療.患者術后咳痰力差考慮痰栓阻塞性肺不張,于23/6予以支氣管鏡吸痰,吸出大量黃色粘稠痰液;24/6于8:45行氣管切開接呼吸機輔助呼吸治療;28/6停呼吸機輔助呼吸,給予氣切處接面罩吸氧8l/分;29/6給予拔除上下胸引;于1/7轉入胸外科繼續(xù)治療。9/7拔除尿管
2、現給予執(zhí)行左上肺葉切除術后護理常規(guī) 特級護理 病危 鼻飼流質 口入半流質 鼻飼高能能全力 瑞能 心電、呼吸、血壓、血氧監(jiān)護 氣切處接氧氣吸入并給予氣切護理 記出入量 保留胃管 胸帶外固定 患者睡眠良好,二便正常
3、藥物治療:安博諾降壓 依姆多擴冠 地高辛強心 補達秀補鉀 凱思立補鈣 能氣朗補充微量元素 洛賽克保護胃黏膜 舒氟美 止咳祛痰強心 沐舒坦祛痰 伊曲康唑抗真菌 百憂解 氯硝西泮鎮(zhèn)靜
4、術后呼吸道的護理:術后保持呼吸道通暢,及時排除呼吸道的分泌物,是防止并發(fā)癥的有效措施。協(xié)助排痰方法有叩背法:患者取坐位,護理人員站在床邊,將手成杯狀,以增加共振力量,使痰松動。從患者肺底部開始。在胸部或背部行有力叩擊,應自上而下,從邊緣到中間,同時囑患者咳嗽并用手按壓手術側胸廓,吸氣時及時放松,咳嗽時加壓,以減輕傷口疼痛,霧化吸入;術后常規(guī)霧化吸入3天左右,每次15~20分鐘,煙霧不能過大,以免發(fā)生窒息,氣管內吸痰;術后未拔除氣管導管,患者應及時從氣管內吸出呼吸道分泌物,誘發(fā)咳嗽反射,用手指在患善頸部按壓氣管或天突穴位來刺激氣管引起咳嗽反射,使呼吸道分泌物隨痰而咳出。當患者咽干口渴而影響了咳嗽時,可酌情含漱或飲少量溫開水。
5、胸腔引流管的護理:肺葉切除術后安置引流管在于及時將患者胸內積氣、積液、積血引流至體外,使余肺得以及時復復張,有助于胸內殘腔的消滅。因此,術后平臥6小時后則改半坐臥位,以利于引流。應注意觀察水封瓶蓋有無松動,管子有無脫開扭曲或打折。為了保持水封瓶引流管,防止血塊堵塞管腔,注意觀察水封瓶內水柱動情況、引流液的性質、顏色、量,并做好記錄。
6、早期活動,注意休息、止痛。適當給予鎮(zhèn)痛,常用的止痛方法有鎮(zhèn)痛泵,肌注杜冷等,鼓勵患者早期活動,術后第2天可坐在床邊,病情許可亦可稍微站立,3~4天后可在室內活動。早期活動可促進身體各機能的的恢復,增加肺的通氣量,活動有利于痰的排出,亦可使積血、積氣、積液通過引流管排出,促進肺復張。
7、做好飲食護理。術后清醒后6小時給予高蛋白、高熱量、高維生素易消化的流質或半流質飲食,少量多餐,利于提高機體組織修復力及防御能力。
8、加強肢體功能鍛煉:由于術后臥床時問較長,術后6小時后應每2小時翻身1次并按摩皮膚受壓部位,術后第2天囑患者使用上肢梳頭、端碗,從頭頂觸摸對側耳廓等動作,其目的是鍛煉患側的胸大肌,預防患側上肢費用性癱瘓。
健康教育:
1.告知患者如發(fā)生畏寒高熱、切口劇痛、呼吸困難及時就診;如伴隨有肋骨折,注意骨折臥平板床,3個月復查x線片, 以了解骨折愈合情況;
2.保證休息充足睡眠,合理活動及調配營養(yǎng)。
3.積極治療原發(fā)病,避免誘因,避免屏氣劇烈咳嗽
(五)護理評價
1、患者可以自主咳嗽,已經可以維持基本的生理需要。
2、患者可以自主進行功能鍛煉,以提高機體組織修復力和防御能力。
收獲及感悟
我在臨床實習也有6個多月了,從初入時的迷茫到慢慢融入了護士這個角色。我發(fā)現理論與實踐還是有所不同,經過這些日子的學習,我發(fā)現自己還存在著很多的不足。
通過這次我發(fā)現作為一名護士我們要有一顆寬容的心。每天我們面對的病人都不同,也許你曾被病人指責過,受過委屈。但只要我們把他們視為我們的家人,設身處地的為患者著想,相信是石頭也會感化的。我們要用我們的微笑來感染每一位患者。
在這次授課中,老師講了在臨床中容易被我們忽略,但卻又是很重要的事情,比如說洗手,醫(yī)療廢物的處理,查對制度等。洗手看似簡單卻很重要。我們知道一雙干凈的手不僅保護了我們自己也保護了患者。“三查八對”是護士最基本也是最重要的事情,做好了這一點,是一名護士最基本的要求,但做到這一點卻需要有細心、有耐心,要勤快。護士應做到五勤:口勤、腦勤、腳勤、眼勤、手勤,只有這樣,我們才能進一步的提高自己的整體技術水平,也能更好的服務患者.
這次培訓使我印象最深的是護理工作應該是“以病人為中心”。我們每天做著同樣的事情,時間久了,也許你也會覺得沒有新鮮感,從初入時的滿腔熱情到現在的機械式的服務。但我們要知道我們每天面對的病人不同,他們的感受也不同。機械式的服務給他們帶來的只有反感和陌生。相反,如果我們把他們視為家人,和他們進行心與心的溝通,常言道:溝通是一座心靈的橋梁,只有做好了這一點,我們才能更好的為患者服務,為患者著想。
實習馬上就要結束,但卻使我在思想上有了進一步的升華。護士雖然平凡,但卻也是神圣的,人們把她喻為白衣天使。作為一名護士,我們應該向南丁格爾學習,在平凡的工作中尋找不平凡。
臨床護理實習報告 2
隨著臨床護理實習的結束,根據我校護理學院的要求,因此在XXX社區(qū)衛(wèi)生站進行了為期四周的護理實踐,為此感謝各位老師讓我們擁有可以體驗并接觸社區(qū)護理工作的機會,此次實踐我學到了以下幾個內容:
一、社區(qū)健康檔案的建立
主要任務就是以家庭訪問和入戶調查的方式調查包括居民基本信息(家庭成員、姓名、出生日期、工作、聯系方式、醫(yī)療保障等),病史記錄,健康檢查記錄及個體、家庭、和社區(qū)與健康相關的各種記錄在內的信息。我們以人的健康為中心,以社區(qū)為范圍,以家庭為單位,以需求為導向的原則展開了調查走訪工作。
俗話說“萬事開頭難”,在走訪過程中,遇到一些醫(yī)療工作者,以已經自己建立檔案為理由被回絕。但是也有配合的家屬。此次實踐讓我了解到社區(qū)護理與臨床護理的工作內容的不同。在臨床護理中,是以治療疾病和促進健康為主要內容。而經過這次走訪,在老師的教導下,社區(qū)護理是以預防、保健、基本醫(yī)療服務、健康教育、計劃生育與健康為主要內容。因此我明白不管是在社區(qū)或是臨床,建立健康的檔案是有必要的,這可以有效的保障我們的生活質量以及健康的生活姿態(tài)。
二、社區(qū)健康檔案的管理
此次的實踐內容主要是對健康檔案的管理,即以家庭為單位將建立的檔案輸入統(tǒng)一的'系統(tǒng),方便查看與管理,可以及時了解到一些慢性病居民的信息,定期做好家訪的工作。
三、社區(qū)家庭電話回訪
即在前兩次收集輸入信息的基礎上,以電話形式回訪慢性病患者及有服務需要的人群,了解是否有體檢及咨詢問題的需要。
總結這次實踐工作,與十個月的臨床護理工作相比,社區(qū)工作雖然簡單但卻繁瑣,需要我們有足夠的細心、耐心和責任心及敏銳的觀察力和發(fā)現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而這讓我明白從屬醫(yī)療服務工作,不僅需要有扎實的基礎知識,更需要熟練的專業(yè)技能,以便更快、更好、更穩(wěn)的服務有需要的人群。實習結束后,我翻閱有關社區(qū)護理學的相關知識,發(fā)現社區(qū)衛(wèi)生服務發(fā)展工作任重而道遠,即使于2010年基本完成了全國建設完整社會衛(wèi)生服務體系的目標,但實際的社會認可度及居民重視程度都有待提高。而當今越來越多專業(yè)護理人才選擇另謀出路,社區(qū)醫(yī)院更是很難得到優(yōu)秀醫(yī)護人員的親睞。而與此相對的是社區(qū)護理對工作人員專業(yè)知識、溝通能力、綜合素質的高要求。盡管存在很多問題,但醫(yī)療體系的社區(qū)化卻是不可改變的趨勢。
社會在進步,人才在競爭,我們只有在不斷磨練中才能成長。作為護理工作者,是社會必不可缺的一項需求,哪里需要我們,我們就去哪里。無論是在社區(qū)醫(yī)院或是綜合醫(yī)院,我們都要時刻準備著,不斷充實自己的知識,提高自己的專業(yè)技能,所謂“有志者,事竟成”。我們應成為社會的儲備軍,人群的好幫手,努力解決一系列問題,成為一名合格的護士。
臨床護理實習報告 3
實習時間:20xx年xx月xx日
實習地點:xx 內科病房
實習目的:通過內科臨床護理實習,掌握內科常見病的護理流程,提升臨床操作能力與溝通技巧,將理論知識轉化為實踐技能。
實習初期,我在帶教老師的指導下熟悉內科病房環(huán)境與工作制度。從晨間護理開始,學習為患者測量生命體征、整理床單位,看似簡單的.操作卻藏著大學問 —— 測量血壓時需注意袖帶松緊度,整理床鋪要避免牽扯患者傷口。隨著實習深入,我逐漸參與到靜脈輸液、吸氧、霧化吸入等基礎操作中。記得第一次獨立靜脈穿刺時,因緊張手抖導致穿刺失敗,患者溫和地說 “沒關系,慢慢來”,這讓我既愧疚又感動。在老師的復盤指導下,我反復練習穿刺手法,后來終于能熟練完成操作。
內科患者病情復雜且變化快,我學會了密切觀察患者病情。有位冠心病患者夜間突發(fā)胸悶,我及時報告醫(yī)生并協(xié)助吸氧、監(jiān)測心率,看著患者癥狀緩解,深刻體會到護理工作的責任。此外,與患者溝通也很重要,老年患者聽力差,我便放慢語速、提高音量;焦慮的患者則需要耐心解釋治療方案,緩解其緊張情緒。
此次實習讓我明白,護理不僅是技術操作,更是人文關懷。未來我會繼續(xù)打磨技能,用專業(yè)與愛心守護患者健康。
臨床護理實習報告 4
實習時間:20xx年xx月xx日
實習地點:xx 外科病房
實習目的:熟悉外科手術前后的護理要點,掌握創(chuàng)傷護理、引流管護理等技能,培養(yǎng)應急處理能力。
外科病房的節(jié)奏比內科更快,術前準備、術后護理環(huán)環(huán)相扣。我參與了闌尾炎、疝氣等常見手術的術前準備工作,包括備皮、腸道準備、心理疏導等。有位年輕患者因恐懼手術而失眠,我通過講解手術流程與成功案例,幫助他緩解焦慮,使其順利配合手術。
術后護理是外科實習的重點。我學會了觀察傷口敷料有無滲血、引流管是否通暢、引流液的顏色與量。一次,我發(fā)現一位術后患者的`引流液突然增多且顏色鮮紅,立即報告醫(yī)生,及時處理了傷口出血問題。帶教老師告訴我:“外科護理要眼尖、手快、心細,任何細節(jié)都可能影響患者恢復!
這段實習讓我掌握了外科護理的核心技能,更懂得團隊協(xié)作的重要性。醫(yī)護配合、護患配合能讓治療效果事半功倍,這一認知將指導我未來的護理工作。
臨床護理實習報告 5
實習時間:20xx年xx月xx日
實習地點:xx 婦產科病房
實習目的:了解婦產科常見病的護理方法,掌握產婦分娩護理、新生兒護理技巧,樹立以母嬰為中心的'護理理念。
在婦產科實習,我見證了新生命的誕生,也體會到護理工作的溫情。在產房,我協(xié)助護士觀察產婦宮縮、監(jiān)測胎心,學習為產婦進行產褥期護理。有位產婦因疼痛情緒失控,我一邊為她擦汗、按摩,一邊輕聲安慰,直到她順利分娩。當聽到新生兒第一聲啼哭時,我心中充滿成就感。
除了產婦護理,新生兒護理也讓我收獲頗豐。從新生兒沐浴、臍部護理到臀部護理,每一步都需輕柔細致。我學會了辨別新生兒黃疸的程度,協(xié)助醫(yī)生進行藍光治療,還向新手媽媽傳授母乳喂養(yǎng)技巧。
婦產科護理需要極強的責任心與愛心。面對產婦的脆弱、家屬的焦慮,耐心與專業(yè)同等重要。這段實習讓我明白,護理工作不僅要治愈身體,更要撫慰心靈。
臨床護理實習報告 6
實習時間:20xx年xx月xx日
實習地點:xx 兒科病房
實習目的:掌握兒科護理的特殊性,提高與患兒溝通的`能力,熟悉兒童常見病的護理措施。
兒科被稱為 “啞科”,患兒無法準確表達不適,護理難度更大。初到兒科時,我因患兒的哭鬧而手足無措。帶教老師教我用玩具轉移患兒注意力,通過夸張的表情和語言拉近與他們的距離。漸漸地,我能順利為患兒測量體溫、注射藥物,有的小朋友還會主動喊我 “護士姐姐”。
兒科護理需特別注重細節(jié)。兒童用藥劑量要精確到毫升,靜脈穿刺要選擇更細的針頭。有位早產兒需要嚴格控制輸液速度,我每小時都會核對輸液泵參數,確保用藥安全。此外,我還參與了小兒肺炎、腹瀉等疾病的護理,學會了觀察患兒精神狀態(tài)、尿量等病情變化指標。
這段實習讓我學會了用童趣化解恐懼,用耐心應對挑戰(zhàn)。未來我會繼續(xù)鉆研兒科護理知識,成為患兒信賴的 “白衣姐姐”。
臨床護理實習報告 7
實習時間:20xx年xx月xx日
實習地點:xx 急診科
實習目的:提升急診急救能力,掌握常見急癥的應急處理流程,培養(yǎng)快速反應與團隊協(xié)作能力。
急診科的節(jié)奏如同戰(zhàn)場,每天都在上演生死時速。實習期間,我參與了車禍外傷、心梗、腦卒中等急癥的搶救。記得第一次面對心跳驟停的患者時,我按照老師的指令進行胸外按壓,盡管手臂酸痛仍不敢停歇,直到患者恢復自主心跳。那一刻,我深刻體會到護理工作與生命賽跑的意義。
在急診,我學會了快速分診、建立靜脈通路、協(xié)助氣管插管等技能,熟悉了除顫儀、呼吸機等急救設備的`使用。同時,與家屬的溝通也考驗著我的能力 —— 既要準確傳達病情,又要安撫他們的情緒。有位家屬因焦急而情緒激動,我耐心解釋搶救流程,最終獲得了他們的理解與配合。
急診科的實習讓我明白,護理不僅需要扎實的專業(yè)知識,更需要強大的心理素質。未來我會不斷提升應急能力,在急診一線守護患者的生命之光。
【臨床護理實習報告】相關文章:
臨床護理的實習證明05-10
臨床護理實習證明08-29
臨床護理見習報告06-28
臨床護理實習自我鑒定范文04-04
臨床實習報告范文08-30
醫(yī)院臨床實習報告10-04
臨床護理文書制度10-17
臨床護理簡歷范文06-20
護理實習報告08-15
臨床護理教學計劃07-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