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天安門廣場》評課稿
《天安門廣場》評課稿1
這是一篇說明性的課文。共6個自然段。第一自然段介紹天安門廣場的位置和特點。第五、六自然段著重描述了兩個典型場面,清晨和節(jié)日時的天安門廣場。文章語言優(yōu)美,形象生動,主要表現(xiàn)在:
一、運用大量的.成語和四字詞組,使文章有形有色,讓人感到如在眼前。
二、采用了比喻和象征的手法,增強了文章的表現(xiàn)力和感染力。
三、對偶的運用,使文章語言更精煉,更有節(jié)奏感。杜老師緊緊抓住第一自然段的“宏偉壯觀”,介紹了天安門廣場位于北京市中心,南北長880米,東西寬500米,面積達44萬平方米,可容納100萬人舉行盛大集會,是當今世界上最大的城市廣場!皦延^”二字非“天安門廣場“莫屬。抓住第五和六自然段特定場景描寫,教學生學會選材描寫建筑物。
杜老師講解較深奧,注重寫作方法指導,三年級的孩子一時很難掌握,因此課堂沒有掀起波瀾,但也讓我們感受到一種新得教改思路正在進行。
《天安門廣場》評課稿2
盧芳老師在教學課文第四、五段時,將開國大典的情景介紹給學生,莊嚴而熱鬧的氛圍感染學生,然后她不失時機引導到了天安門城樓的景色,也就是再回到第二段。再讀這一段,提出疑問:這時的你對天安門城樓是不是有了特別的感受呢?學生水到渠成的談到了景美、歷史意義更加吸引人。而后,通過新中國第一面五星紅旗,引申到升旗儀式,請學生介紹親身參與的'升旗儀式,和觀看升旗儀式的畫面,體會升旗儀式的莊嚴和美。同時突破課后“為什么說天安門廣場是全國各族人民向往的地方?”
課堂上盧芳老師雖然尊重了學生,但是有些忘卻了自己的引導作用,在學生介紹景點時,學生說得比較散,景點之間的跳躍很大,在介紹時,由于其他學生看畫面去了,而忽視了學生的朗讀,使整節(jié)課的結尾顯得散亂無章。課堂上,盧芳老師運用了較多的激勵性語言,雖然瑣碎的語言激發(fā)了學生興趣,但是沒有把握好課堂的節(jié)奏,沒有將學生思維引向深處。使得對學生評價浮在表面的同時,拖沓了課堂。
【《天安門廣場》評課稿】相關文章:
復習課評課稿10-11
教師是怎樣評課的及評課稿04-23
挑山工評課稿07-21
老王評課稿07-23
《統(tǒng)計》評課稿09-13
《通分》評課稿09-15
《豐碑》評課稿09-17
《變阻器》評課稿10-27
《白鷺》評課稿10-10
《將心比心》評課稿06-05